于是郭一噼里啪啦敲着键盘这样写道:
『?
模拟电路实验课闲来无事,做了一个能够生成微弱模拟信号的小玩具。
回到宿舍,徐阳无聊的时候把这个小玩具套在了胳膊上。
“啊!这是什么鬼东西,赶紧给我摘下来!‘戳’死我了!”徐阳突然说“戳”,我是一愣。
怎么会呢,这就是控制器模拟生成的一段物理脉冲信号啊,电流很微弱,人体根本感受不到的那种。就算是有什么感觉,那也应该是“麻”,而不应该是“戳”。
但,徐阳的的确确感受到了“被戳”的感觉。
苦想良久,我终于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
是不是控制器生成的信号恰巧和“戳”产生的触觉信号近似了?
然后又恰巧以某种方式传递给了末梢神经?
恰巧这种信号能够通过神经系统传导最终传向大脑?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调整,我最终确立辅助神经系统传导基本理论的猜想。
?』
郭一写的那叫一个正经。
虽然一切都是自己通过观察、通过推演得出来的,但这个时候郭一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恰巧,就是最合理的解释,无巧不成书。
牛顿不也是恰巧看到了苹果落地从而提出了万有引力的猜想吗?
火药不也是炼丹恰巧的副产品吗?
还有,青霉素也是恰巧的产物。
徐阳恰巧感受到了“被戳”的感觉,我猜测合适的信号恰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正巧传给了神经系统和大脑。
巧了,我这猜测是真的,这也是合理的...吧?
不管合理不合理,也只能这样了。不管谁问,都只能是巧合。
反正你查去吧,徐阳确实“被戳”了,而且“被戳”的不轻。
那天,鬼哭狼嚎的令人侧目和遐想的声音,宿舍楼里的人可还都如在耳边,历历在目呢。
徐阳和白妮妮看着郭一写的这些东西,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只不过顺序好像有些不对,不过顺序什么的应该是无伤大雅的。
慢慢的,这俩人也从心底里接受了郭一的这个故事。
郭一编故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他不想搞科技研究,去写小说,兴许都能吃饱饭。
这个“恰巧”的故事就讲的就合情合理,合规合矩,连当事人都认同了。
提交完课题资料,郭一随即开始发微信,给林欣绘声绘色的讲述起这个徐阳恰巧“被戳”的课题故事——要坐实这件事儿,那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多越好啊。
“如果我以后出名了,这个故事一定会广为流传,徐阳,我告诉你,你赚大发了。
你的‘被戳’造福了全人类啊,世界会铭记你贡献的,你将永垂不朽,感谢我吧,少年。”
末了,郭一很是满意的说道,搞得徐阳颇为郁闷。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
21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