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 规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纪大了,被任命为南京礼部尚书。

    启用他们?

    袁宗皋的奏章,和朱厚熜想的很是一致。朱厚熜登基之后,一直想的就是如何压制住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势力。不是朱厚熜对于杨廷和有什么个人恩怨,而是朱厚熜不允许内阁是杨廷和一个人说了算。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手底下的人实力太强,对于自己是不利的。

    召回这些朝廷重臣,可以直接分走杨廷和不少的权力。

    特别是这些人很多只要复出,那么不是六部尚书,就是要进入内阁的。朱厚熜想了想,并没有直接说什么。而是道:“继续。”

    “先帝在的时候,对于言官打击严厉。刘瑾当政的时候,督察院受到的打击最大,被流放的御史数不胜数。到了正德14年,先帝要巡游,受到了大臣的劝谏。当时先帝再次驱逐了大量的御史,包括六科官员也受到了严重打击。自古以来圣君都是重视言官,不让人阻塞言路。皇上登基,天下臣民无不都在期待。平反这些言官,广开言路,可迅速收获名声。”

    袁宗皋看朱厚熜很认真的听自己的话,因此继续道:“罢镇守太监。镇守太监初为军事而设,在边防重镇所设,本是有定额的。然这些年开始增添越多,下面又有分守、守备、协守等等。仅北直隶军事要地,目前需要派出的镇守、守备等内官就有24处之多,派遣的有品级内官人数就超过百人。其他军事要地情况更加不堪,人数已经是定额的十几倍、几十倍之多。”

    “后来内地也设立镇守太监,后更增加到府以及府以下。而内地承平已久,镇守太监无事情可干,无法升官,就开始在内地杀良冒功。而且开始插手地方事物。特别是先帝在的时候,要求这些镇守太监进贡,还规定了进贡数额。为了完成进贡,这些守备太监在地方巧立名目,盘剥地方,影响地方安稳,影响地方经济。守备太监之害,已成为地方首害。”

    朱厚熜不仅听,还在做笔记。

    瞧不起古人?

    这是不可能的。朱厚熜虽然是后世而来,但对于目前的大明朝了解很少。在兴王府的时候,也是非常小心翼翼。就担心这个皇位不落在自己身上。因为在兴王府朱厚熜一直都是老老实实,主要是靠看书过日子,而不是了解朝政。

    相比起袁宗皋他们,朱厚熜对于大明的了解真的很少。所以对于袁宗皋说的这些,都是做笔记。以后找资料好好看一看。朱厚熜是信任袁宗皋,但不是说他的话自己都要听。

    现在文官恨不得打死宦官,朱厚熜是理解的。说起来朱厚熜对于这些权阉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朱厚熜现在实力有限,需要正德朝的那些权阉帮自己挡住杨廷和他们。因此目前不宜大动干戈。

    但袁宗皋罢镇守太监的建议,朱厚熜倒是会好好考虑。

    其他不说,朱厚熜是绝对不会相信这些镇守太监的操守。正德皇帝跟他们要一万两银子,他们估计在地方就能够搜刮几万两,甚至是十万两的银子。这种东西想都不用想。

    而且想要用镇守太监给自己搜罗好东西,真不是好办法。中国古代王朝都是农耕社会,并不是工业社会,因此社会总财富的增长是非常缓慢的。镇守太监在搜刮地方,会直接导致地方财富的缩减,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朱厚熜在兴王府的时候,就看过镇守太监的威势,那可是当地藩王都要退避三舍的。搜刮地方,更是肆无忌惮。

    只要等朱厚熜了解清楚,手中的权力稳固之后,这些所谓的镇守太监,朱厚熜必然不会放过。这些镇守太监估计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富裕。好好查查,估计能够炒出几百万两,甚至是上千万两的财产出来。大明朝一年的财政都挣回来了。

    “开经筵讲学。本朝历来重视经筵,然先帝在的时候,经筵成为了摆设。经筵讲学,皇上可以通过这些大臣了解更多天下大事,了解更多朝局。”

    袁宗皋本来有更多激进的想法。

    不准宦官参与朝政,不允许宦官掌握军权,恢复朱元璋时期对于宦官的打压。但袁宗皋知道朱厚熜的性格,看起来很好说话,但非常有主意。

    朱厚熜刚刚拒绝了内阁让魏彬让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提议,自己这个时候说的太多,反而会引起朱厚熜的反感。

    所以没有把那些激进的东西写进去。

    朱厚熜想了想道:“袁卿,这样。明天我在武英殿和内阁阁臣、大九卿、小九卿、各部侍郎和科道官员见面。到时候你把今天的话再说一遍。”

    “臣领命。”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