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有一弱妹尚在,怕是也不回来了。今日与兄弟相见,甚感投缘,本以为兄弟会嫌弃俺粗鲁,承蒙不弃,敢不从命,只是屈了兄弟你。”
这二人此时是惺惺相惜,赵权大声唤那小二,小二入内,赵权说要摆香烛与那汉子结拜,小二惶惶不知所以,只见这赵权样貌,怕他急恼,速速而去,不一时捧来香烛几案,设置停当。赵权和这汉子结为八拜之交,那汉子长几岁,是为大哥,赵权为弟。
结拜已毕,小二收拾香烛几案,又将残酒温了,更添几瓶新酒,将那有些残凉的菜肉热了,更添了一些。赵权二人再次落了座,听那汉子说起过往。原那李大哥就是本土人士,单名一个壮字,已是三十三岁年纪。自小家贫,父母守着几亩薄田,虽能度日,只是饿不死而已。十四岁上,得一小妹,全家日子更加艰辛。幸得这李壮人如其名,自小身材比一般孩童长大健壮,又深得父母爱护,虽是粗食,但还能得饱,身子倒不曾亏欠。看看这日子过得紧巴了,李父便央着一个远亲提携,那远亲是一猎户,会些拳脚兵刃,尤是善射,也有些田亩,只农忙时在田间侍弄,平日里自有家人打理,闲时便常去那博望山中游猎。李父来央求远亲提携,只求温饱,那远亲初时听闻这孩子只有一十四岁,有些不耐,禁不住李父痴缠,便应了要孩子过来相看,若是中意,方才收纳为徒。这李壮父亲便带了孩子前去,也是缘分,那远亲一见之下,见这李壮憨实懂礼,虽是朴实,并不愚笨,且身子长大,较之一般十六七岁孩童不差,想着平日里独自一人进山游猎也有些闷气。夜里连个说话之人都无,便爽快的收了李壮。应了李父,平日里管这孩子温饱,年节之时准他回家省亲,遇着猎获较丰,会分润少许。李父听闻大喜,连连应了,还备了些薄礼敬了师傅。自此,这李壮便随了这远亲学习游猎。说来也是奇了,自这李壮随了这师傅学猎,每每都有所获,这师傅更是高兴,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这李壮也是聪敏,每每一学就会,又兼身子健壮,一二年间,拳脚枪棒之术也学得七七八八,射术也窥得门径。而最是奇处,是这李壮无师自通,见着这师傅设置了一二陷阱机关,二三次后,便举一反三,花样翻新,且所设陷阱更加灵敏爽利,每每设下,大有猎获。又过得二年,这十七岁上,县里征丁,这李家贫弱,里正欺李家无人,便派了兵役。李父听闻大惊,要李壮躲藏山内,不予归家。此时李壮已是成年,平日里与师傅山中游猎,因深得师傅喜爱,又兼着这日子清苦,师傅夜间闲适之时愿意说些闲话于他,也渐通世事,深知官法如炉,不可违拗。怕这官家为难父母,又因着少年心性,加之跟随师傅习得一身武艺,也有建功立业之心,便瞒了父母,去应了兵役。这一去便是十六年,十六年间,边关虽无大乱,这你来我往纷争却是不断。这李壮拼着武艺精熟、一身是胆,又兼擅设机关,机敏过人,也立下不少功劳,最后得着一个百户。这百户在这内地山河,是一个武人小官儿,只是在这边关,不值几钱,身边尽是军户,平日里一起厮杀,又不忍敛其饷银,多年下来,还只是一介贫寒官军。也是运道不济,上年里一次厮杀中折了一臂,将养半年伤愈,这边军是当不得了,恰这一年父母老弱,得着多年未归爱子痛失一臂消息,惊惧之下,又是焦虑,不久双双郁郁而亡,只留下这小妹一人。等李壮身子康复,二老已去,这边关事情交割完毕,领了抚恤,准备回乡。因这赵权祖辈就是边关守将,赵权自幼出游,赵权父亲多与边军交接,不时托人代为传递消息,平日里也与众人熟识。此次得知这李壮要解甲返乡,便托他带些银钱与消息给赵权,才有这今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