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水火相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年前,我在省卫视台做编导,参与一档语言类选秀节目的制作。那时候的生活和现在迥然相异,总要为了选题而没完没了地开会,字斟句酌地打磨台本,经历演播厅里高强度的录制,以及剪辑房里通宵达旦的剪辑。仿佛生活在两片海域的交汇处,每天都会接触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新奇未知的讯息,思维永远处于求知若渴的亢奋状态。我和台里很多人一样,尽管躯体里早已灌满疲惫,灵魂却还要故作顽强地向外闪着光。

    其实我远比不上一些同行思维活跃,也不热爱载歌载舞的舞台形式和过于煽情乃至做作的表现风格。对虚构倒是有点兴趣,但仅限于文字而非自欺欺人的卖力表演。从这一点来说,我或许并不喜欢这份工作。确切地讲,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怎样的职业,正如我不知道自己该爱上怎样一个人。在某个时间点的某种机缘之下,我进入了这个领域,于是我便成为一名编导。同理,在某个场合下的某次相遇,我窥见一个女人内心的冰山一角,于是我便爱上了她。当然,后者的原委要复杂很多。

    做编导最大的困境就是灵感下线,无法从看似不可胜数实则鲜有新意的资讯中捕捉到选题。突破这一瓶颈的方式,大家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抽烟饮酒喝黑咖啡听钢琴曲这些都已是最寻常可见的做法,被逼入绝境时,有人会把脑袋伸进浴缸里闭气,有人会去搜寻各种血腥的恐怖片来看,我还知道经济频道有个女编导靠玩俄罗斯方块来重构思维。当时,内地有个叫尚先生的年轻音乐人刚推出一张音乐专辑叫《不打烊的小酒馆》,有同事推荐我听,事实证明颇符合我的胃口。但我最喜欢做的事还是见缝插针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随便翻上几页,便能得到长足的蓄力。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动笔写上一本,无奈实在没有精力,只好以待来日。

    有一次录制节目的间隙,我突然感觉头脑昏昏沉沉,便走出演播厅去外面透气气。走廊上空空荡荡,视野平坦,给人一种空气也比演播厅里低几度的错觉,我像是过烟瘾一样仰着头猛吸几口,随后从腰包中抽出一本《飞狐外传》,翻到“风雨深宵古庙”那章,趴在栏杆上看起来。

    “陈老师。”

    我回过身,便看到了她。

    那时我一如既往地冷静,因为站在我面前的不过是个陌生人。即便后来我们逐渐变得熟稔,这种冷静也维持了不短的时间。可再到后来,便消失不见了。

    “陈老师,您好!我叫凌烁,刚刚从科教频道调过来,请您多多指教!”

    时隔三年,我仍然记得那天她穿着一件带有星星图案的黄色针织衫——那件衣服我后来再也没见她穿过,下身是朴实无华的牛仔裤和白色板鞋。除了一条用红绳穿着的小马造型金质腕饰,周身再无其他装饰品。淡淡的香味不像是香水,大概是阿道夫洗发水的味道。

    她的自我介绍虽然简短,却也提供了足以供我俩寒暄的基本信息。半年前,我刚跟随李副台长从科教频道调来,这大概是她认得我的原因。

    “哦,是凌老师啊,幸会!欢迎您来支援前线,以后一定要不吝赐教。”“老师”是我们媒体行业惯用的称呼。

    说话之间,我已麻利地把小说换到左手,伸出右手与她握手。轻轻一触,我就感觉到她的手又凉又湿,想必是体质原因。

    凌烁这个名字我有些印象,因为它兼具水火,两者俱有桀骜之势,却相容于一体,是有些特别的。没记错的话,她应该是之前台里通过“女主播培养计划”从大学中选拨的七名选手之一。他们七个人毕业前进入各大频道实习,如果确实是可造之材,就再调到卫视台重点培养。

    “我在科教频道的时候经常听各位老师提起您,都说您是科教的头号才子,设计的台本可以轻松登上微博热搜榜的那种。尤其是大鲲老师,他跟我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