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汴梁,繁华的都城,餐饮业最为发达。酒楼林立,大的叫正店,小的叫脚店。
正店七十二家,脚店上万家。坐落于东华门外的樊楼为七十二家正店之首。
樊楼共五座楼,每座楼三层结构,装修豪华,规模宏大,可容纳酒客上千人。且珍藏全国最好的美酒。据传,那滋味堪比仅存于皇宫的内库法酒。
站在樊楼向下望去,透过熙熙攘攘的人流,可以看到街角飘扬的红色布招,上书三个大字:烧猪院。
说起这“烧猪院”,汴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因他家做的肉菜色香味俱全:冰糖肘子甜糯软烂,肥而不腻,粉蒸排骨外糯里嫩,唇齿留香,就连最简单的拆骨白切鸡也能做到皮爽肉滑,韧而不柴。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烧猪院”的掌柜--大相国寺的慧明和尚。这和尚不在寺庙里好好念经,专门喜欢研究烹饪做菜,尤以做肉菜闻名,是汴梁城妇孺皆知的烹饪大师。
从烧猪院向右,拐过一个街角,是汴梁最大的瓦舍。瓦舍是大型文艺演出的场所,里面用栏杆围成圈,以幕布围起来,称之为勾栏。汴梁最大的瓦舍里有五十五座勾栏,每个勾栏里演绎的节目也不同,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技的,还有诸如傀儡戏,口技,相扑,耍猴等等。
此时,正值晚饭后的时间,勾栏里人来人往,不过大多走马观花,只有一个勾栏例外。里三圈外三圈的人群将勾栏里的营生围的水泄不通,人虽多,却不喧哗,只听得一阵“噼噼啪啪”的响板声从人群里传出。
“为人切莫用欺心,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还作恶无报应,天下凶徒人吃人。”随着响板声,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不徐不缓的念出四句诗,这是说书开始的象征,话音刚落,围观的人群发出一片叫好声。
一个约摸八九岁,衣着褴褛的小男孩在人群中挤开一条缝,像一条小黑蛇在人群中穿行,哧溜一下窜到说书人面前,抬起一张小脏脸巴巴地望着说书人。拖着鼻涕的脸上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随着说书人的一举一动骨碌碌的转着。
“今天给大家说的是一段江湖上的旧事”说书人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勾栏里满满当当的人群,那些人不自觉的抻着脖子,一脸热切的望着他,这让说书人有了一种巨大的满足感,脸上不由地泛出一丝笑意。
“好”小男孩一边叫好,一边把巴掌拍得啪啪响,兴奋的小脏脸上鼻涕快要流到嘴里,他抬起胳膊随意一抹,在黑乎乎的脸上擦出一道本色的肉痕。
说书人扫了一眼小男孩,眼里的嫌恶一闪而过,将手中的梨花板往案台上“啪”的一拍:“话说六十年前,江湖上突然崛起两位后起之秀,一位面若银盘,眼若晨星,复姓上官,单名一个飞字。上官家家学渊博,祖上曾做过宫里的御膳总厨,精通川鲁苏粤,浙闽湘徽八大菜系,经过几代人对菜式的钻研和创新,到了他这一代,不仅坐拥万贯家财,更深得家族秘谱真传,做菜的修为已臻于化境,一滴水,一朵花,对他而言都是食材,他自创的花馔十八式以花入菜,入口唇齿留香,食后余香沁体,一时引得汴梁花贵。有人会做就有人懂吃,说到懂吃,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位后起之秀南宫俊了。这南宫俊时任宫中的寻味使,是历任寻味使中最年轻的一个,只因他有一个特殊技能,无论什么菜品,毋需品尝,只要看一看,闻一闻,他就能说出所用的食材和调料,甚至连十八反都能一一指出。许是小小年纪就身居高位,这南宫俊有个怪癖,喜欢踢馆,还专挑江湖上闻名遐迩的老字号踢,听闻上官飞的厨艺出神入化,南宫俊微服来到汴梁,想与上官飞一较高下。”
“你说的可是三十年前上官飞一家离奇死亡的那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