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绍连忙打开章本来看,这第一本是一份中书省已经拟好的圣旨,就差门下省审核通过,然后就要发布成令了。内容是——朝廷即将放弃安西四镇,镇守弓月城的安西虎师即将被调回京城。到时将归于朝兵散于府,其中的部分雇佣兵将分派到洛水大营归于右卫麾下,由检校右卫大将军薛绍统一率领。
“太后,这不合适!”薛绍看完之后马上说道,“安西四镇是大唐鼎立在西域半壁江山上的四根擎天玉柱,一担撤去,半壁江山迟早沦陷,丝绸商路从此断绝。这笔损失无可估算。以后再要将它夺回来,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你说的这些理由,朝堂之上以及阁部之内,都多次有人提出过了。”武则天道,“但是,若非万不得已,本宫又何尝愿意放弃这千里国土呢?”
薛绍皱眉,“不知太后,作何考虑?”
武则天说道:“其实近三四十年来,大唐与吐蕃交战的主要战场就是在西域一带。吐蕃兵强马壮占尽地利之优,我朝与之交战败多胜少,最多也就只能将它们的兵锋扼止在大非川以外,不令其踏入河陇界地,从而威胁到关中腹地。”
“近年来吐蕃日渐强盛,虽然无法打破河陇黑齿常之与娄师德的河源防线攻入中原,但是他们对西域绝对是志在必得。现如今,西域各大部族与吐蕃暗通曲款遥相呼应,对大唐则是阳奉阴违屡发叛乱。我朝虽然多次平叛成功,但却屡平屡叛。如此打来打去,我朝兵力疲惫粮草不敷,对西域的控制能力更加日见薄弱,目前就连正常的赋税都已难于征收。从而军队所需的一切粮草军饷都要依靠后方的千里转运。你是兵部尚书你肯定知道,为了养活安西虎师镇守弓月城的几万将士,我朝可是征发了几十万民夫辗转数千里,连年累月不间断的给他们运送粮草辎重。每年光是客死在路上的民夫,都是数以千计。”
“与其这样得不偿失劳民伤财的苦苦支撑,还不如趁早放弃西域那一块鸡肋之地,收缩防线集中力量,减少民众负担,养息征战士卒。若其不然,非但安西四镇迟早将会沦陷,就连安西虎师这一支精锐军队,也将全军覆没血本无归啊!”
武则天说了很多,薛绍也听得很认真,听完之后就沉默了。
光从军事角度上讲,安西四镇极地咽喉兵家必争,是绝对不容放弃的。但是从国运民生上客观的分析,目前的西域也的确是一块鸡肋之地。与其苦撑,不如早弃。
归根到底,大唐近年来战争太多军力实过于疲惫了,无法再对西域形成有效的镇劾与管控。正如武则天所说这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而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沉疴。大唐苦苦的拖了这么多年,到武则天的手上,她必须要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为自己改朝换代做铺垫。于是她才决定把安西虎师那一支吞吃财赋的“大老虎”,暂时时牵回来圈养在笼子里。对于入不敷出劳民伤财的西域半壁国土,她也打算暂时放弃。
这就像是一个病了很多年的病人,终于是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切除手术”了。
“臣不反对这一议案。但是臣,保留自己的意见。”薛绍说道,“倘若他日形势好转机会到来,我朝还是要收复西域,重塑安西四镇的。”
“对。”武则天微然一笑,说道,“我就知道,这满朝文武只有你和本宫心意相通。现在放弃安西四镇,绝对是不得已之举。就如同没有谁会真的愿意,切去自己的五脏六腑而去换得一线生机。将来若得时机,西域,那是一定要收回来的!”
“倘若真有这一仗,臣愿请命前往!”薛绍抱拳道。
“为时尚早。”武则天微然一笑,“你再看看另外一本。”
薛绍拿起另外一本看了看,这是突厥国向大唐宗主国上书的一份国书,请求大唐发兵,协助他们征讨“素怀不臣、滋边扰乱”的契丹与奚族。
薛绍看完,当场就火了,“骨咄禄和元珍,当我们是傻子吗?”
武则天笑道:“你先别急着发火。说说,你是什么看法?”
薛绍说道:“北方的突厥、契丹还有奚族,都是大唐的附庸。契丹是否不臣是否需要讨伐,这得是我们说了才算,什么时候轮到突厥指手划脚了?——突厥目的,就是想要吞并契丹与奚族从而强大自身,却打出了一个为大唐扫清门户的旗号,从而师出有名。一但我们答应了他,会极大的滋长他们嚣张跋扈的不臣气焰,并且会丧失那些原本对我朝拥护的部族之人心,比如契丹与奚族。”
“若是不答应呢?”武则天问道。
“突厥从来就、根本就没打算尊重我们这个宗主国。之所以先行上书问上一问,是为了最大可能的讨要一些好处,再不然哪怕只是得到一个师出有名的借口也可。所以,我朝若是不答应,突厥照样会出兵征讨契丹。”薛绍说道,“所不同的是,契丹与奚这些部族的人心不会离散,我们做为宗主国的公正形象,不会堕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