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拉拢一个身份不简单,不会因为孤儿院后面背景而退缩的人就成了必须,而因为安妮塔和汉森曾经的那段联系,似乎他就成了必然会选中的人选,汉森就这么被选中了。
谢尔德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在纸上继续勾勾画画,在几个名字串联中,那些隐秘在电影中的线索逐渐的显露出来。
汉森请了私家侦探调查这件事,这显然出乎了凯西和安妮塔的算计意料之外,所以两人故意呈现给私家侦探的是【这是恶作剧】的事实,而也正因为凯西与私家侦探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就能够欺骗他。再然后就是私家侦探相信了这个答案并且将答案打包成邮件准备发给汉森,随后同样被最容易接近他的凯西删除邮件,用了其他渠道忽悠自己哥哥获得大奖去旅游。这才让汉森察觉到私家侦探失踪后不得不介入这件事,然后借由私家侦探失踪的原因故意和他接触,一步步看似没规则实则是有意的引导着他的调查方向向着安妮塔倾斜。
这么看来安妮塔在电影中的第一次出场似乎也不仅仅是为了惊艳大屏幕,仔细想想如果最开始出场的安妮塔就是怯懦、小心、忐忑,那么在孤儿院的第一次对峙后,汉森会发现安妮塔的不对劲吗?
所以安妮塔在广场上的第一次出现似乎是有意的必然,凯西也在故意引导汉森看到这个模样的安妮塔,这才让之后看到怯懦的安妮塔的汉森产生怀疑,继续调查、从而也因为第一次在广场上见面对安妮塔产生的好感,对她说的话深信不疑,直接就去调查了院长。
这一环套一环的线索简直让谢尔德悚然。
如果单纯去看电影,你会发现电影的剧情虽然平淡了点但同样很吸引人,并且剧情发展理所当然、没有任何显得突兀的地方。而当你认真仔细的去观看电影,你会发现平淡的剧情后还隐藏着另一条线索脉络,将这些简单的剧情串联成一个巨大的局,将所有影迷都哄骗进这个剧中,然后一步步被忽悠,最后走不出来。
最妙的是那几个演员的飙戏直接吸引了所有观影人的注意力,让他们分心之后根本没怎么注意到三人对戏后的另一个层次含义。
“这简直……”谢尔德低声呢喃,赞叹不已:“太妙了。”
坐在谢尔德身旁的好友同样在不停的勾勒写画,闻言握紧了笔,皱纹密布的脸上是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他同样啧啧赞扬:“之前还以为是伯特伦的剧本不行,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不是不行,而是他故意设局将所有人都骗了过去。他和谢尔德在中途发现了电影的不对劲,仍旧是被后半部分的剧情所忽悠,坐在首映礼现场的几乎都是看了许许多多电影的业内人士,也同样被忽悠。那么可想而知当这部电影真的展露在观众面前时,那些观众会被忽悠成什么样,然后等到结局答案时又是如何的震惊。
而且《救赎》不是只看一遍就能懂完剧情的电影,你看第二遍、第三遍仍旧会有不同的感悟和让人惊喜的线索展现。
谢尔德被《救赎》这部电影惊艳的同时却又因为伯特伦的执导能力和对剧本的掌控能力和瞠目结舌的感到震撼,但同时又因为这几个重要的演员能在只有字体剧本的情况下将这么惊艳的几个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而欣喜不已。
大屏幕上《救赎》的第二次播放仍旧在继续,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剧情下是一点一点的侧面线索在展现。正因为看过一次,所以现场的观影人才能将之前视而不见的线索拼凑起来。比如故事的结尾汉森发现了安妮塔的不对劲,也发现了凯西的算计。
其实电影的结尾部分泄露了很多东西,但如果你对于前面的故事细节观察不够,这些线索就如同之前他感觉的那样,没头没脑一团乱麻。而正因为在第一遍观影之中知道了大体剧情和最后结果,众人更加注意那些被遗漏的部分,这才逐渐拼凑出整个故事。
从私家侦探出场告诉所有人这是个恶作剧,到汉森若有所思的皱眉和惊愕,再到他突然上楼去追问安妮塔,再到他抓住了上楼去和安妮塔说话的凯西,这一环套一环的剧情,已经足以说明了很多东西。
当第二遍的观影渐渐落下帷幕,整个影院内所有都在思索拼凑电影线索的观影人们听着片尾曲,坐在位置上仍旧是是一动不动。
他们看着大屏幕中安妮塔将当年父母以外的真正证据拿出来,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窥视着下方院长等众多黑手被逮捕的画面。看着那一具具小尸体从孤儿院后院被找到,然后抬在担架上终于得以洗脱怨气。
看着安妮塔阴沉、冷郁的站在那里,明明站在阳光照耀之下,却像是装在套子里的人隔离了整个世界,拒绝了整个世界的沟通。
大屏幕中顺着她的视线往下,是曾经迫害过她的凶手在被惩罚。但她脸上没有喜悦、没有真相大白的松懈、没有对院长等人的怨气愤恨,她就这么站在那里、面无表情之下是谁也不清楚的真相。
看着大屏幕中如此的安妮塔,现场的众多观影人非常想要去询问这个算计了一切的少女到底在想什么。她看起来好想对什么都不在乎,为什么又要主导这一切?
她此时看着下面的心情到底是怎么样的?
伴随着镜头黯淡下来,伴随着安妮塔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大屏幕上,他们都知道这又是一个无解之谜。
但当汉森抓住了凯西,当又是一个雨夜,同样穿着雨衣的人将那份真的当年父母去世真相的资料寄了出去,当汉森打开门撕开快递,当那张照片掉落,就仿佛是对点最开始剧情的一个轮回展现。当大屏幕上露出汉森神色凝重的翻开资料、看向那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