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霁实在不堪盗版者的心虚了,赶紧请问这些大臣来干什么。
“皇上,您让征发读书人功名者,如贡生,廪生举人秀才之类入伍,否则取消功名,是否合适啊?读书人十年寒窗不容易啊,朝廷的恩典也是合情合理,文弱书生突然参军入伍,形同谋杀啊。”周延儒嗫嚅着表示。
其他大臣也都表示,文人从军实在有些居心叵测,丧失人心。
苏霁问:“洪承畴是文人吗?孙传庭是文人吗?杨文岳是文人吧?他们上了战场没有?朕也算读书人,酸秀才吧?朕两次御驾亲征,参军入伍,为国效力尽忠,有什么可说的?南宋虞允文是书生吧?一战定乾坤,耗死金朝海陵王,拯救国家!读书为了什么?为国家!国家现在需要强大的军队,读书人不是更应该为国家分忧?”
“告诉诸位,今后定下规矩,凡是秀才以上有功名者,不能参军入伍,为国报效,即刻革去功名!”
“别说读书人,就是太子,没有从军经历和战功,也不能继承大统,今后,我大明要强化武功,否则,就会被叛军和外敌欺侮,有亡国灭种危险。”
“读书人吟诵风月,沾花惹草,能够成为国家栋梁,豁免税收和徭役,军人保家卫国,生命相搏,却食不果腹,军饷亏欠,怎么说得过去?”
“诸位熟读史书,不会不知道金朝吧?前期崇尚武功,横扫中原,后来学习南宋,文弱治国,结果被蒙元消灭,被屠杀数千万人丁,皇族一个不留全部被杀!我们大明难道能不吸取教训吗?”
“想国家昌盛,自己也多舒服几年的,封妻荫子的,就同意,否则,随便你!”
本来,要反驳的,现在,所有内阁大臣都被皇帝的诗词和歌曲震撼了,都觉得皇帝就是神仙,神仙的话能有错吗?
“皇上英明!微臣等谨遵教诲。”
“慢,告诉读书人·,凡是愿意参军入伍,十年以上,寸功未立。也能取得官员任职资格!直接成为公务员,领取薪金,如果有功勋的,根据功勋等级,可以减少年限,三五年之内就可以改任地方官员,表示朝廷奖励之意。”
“诸位阁老,为了动员读书人,朕现在要求你们制定一套军事制度,将所有文官,都加上武将军衔,文武统一,全国统一,以示朝廷崇尚武功之意。”
苏霁说完,所有的人都纷纷点头,但是,制定一套详细的军官体系?谈何容易?
“皇上,难道文官品级能和武将相等?”内阁大臣全部是文官领袖,是不能容忍武将勋臣们和自己一个级别的!
秀才录取率,百分之八,举人录取率,百分之三,进士录取率,百分之五,能晋升内阁大学士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们岂能看得起那些丘八武将莽夫?
苏霁明白,自己必须旗帜鲜明地引导。
文臣看不起武将,战时文臣作为督师统辖武将,武将们感到憋屈,矛盾和怨恨极多,又不敢公开造反,就敷衍塞着磨洋工,一到战斗开始,就一触即溃,害得文官督师和巡抚们被朝廷治罪。广宁之战,明军优势兵力还惨败,是督抚不和,更是武将作祟,必须解决这个矛盾,尽量化解内耗。
“今后,在朝堂前树立牌坊,雕刻文成武就四个字,文武平等,可以互相调整,平级者平等待遇。”
“朕为大明兵马大元帅,内阁大臣为元帅级别,六部尚书为督师,大将军,侍郎为副督师,上将军,各地总兵官等同侍郎,为上将军,其他的级别衔接,文官为副将,参将,游击将军等,尔等斟酌筹划。”
“制定官员任命制度,不管文武官员,必须在三五年以后,从文官转为武将,或者武将转为文官!只有文武兼备的人才,才能适应国家纷乱局面,真正为国效劳。”
周延儒,陈演,谢升,张四知等人,都瞠目结舌。
还能这样?
可是,想想,皇帝的话的确有道理啊。
内阁大臣们走了。
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个心腹幕僚来了。
“皇上,刚才路上遇见内阁大臣们,微臣等已经知晓文臣将军制度,微臣等认为十分妥帖。”
他们是来请求赶赴关宁前线,向满清军发起进攻的,利用武器优势,士气高涨机会,一鼓作气,将满清军灭亡。
苏霁看出来,他们比较郁闷,因为他们麾下的总兵官们都封王以后,有了自己的封地,自己居然空空如也!
“不要着急,要好好练兵,将来,等大明精兵练成,朕与两位灭掉满清叛军,给两位刻蚀记功,同时,攻灭倭寇,任命尔等为国王!”
两个督师大喜,急忙谢恩。
临走,洪承畴规劝皇帝:“皇上日理万机,政务繁重,将来还要远征,龙体休养重要,请您不要沉迷女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