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家二老爷宋怀楠是武官出身,因着办差出京,前几日遣人送了信儿来,虽不能在溧水停留,却可在城外十里亭一见。
宋禛今晚出城,为的便是此事。
还未及十里亭,便起了夜风。
天上原本闪烁的繁星也开始渐渐隐匿起来,上弦月染上了一圈儿月晕,一点一点的被聚集过来的云层遮蔽了起来。
墨子抬头看了看天色,面色染上了浓重的担忧,“少爷,瞧着这天色,似乎是要下雨了。”白日里还是一副晴好的模样,怎么这天说变就变呢?夏日还好些,这秋夜可是寒凉的很,若是真淋了雨,岂不伤了身。
一边想着,他心里更是焦急起来,忍不住劝道,“少爷,二老爷今日不过送来些消息,咱们便是今日不去,过几日二老爷自能遣了旁人送来,何必这黑夜里去那十里亭?况且,若是好天儿还可,这眼看着便要落雨了……”
“别说了!”听着墨子在耳边絮叨,虽明白这是在担忧自个儿,宋禛还是忍不住喝了一声。他确然可以在城中等着叔父将消息送来,可这消息事关他舅父一家子的生死,他又怎能安心在家中等候。
提早一日知晓,也能提早一日安心。
心中焦急,他便又加快了步伐,路上横生的枝杈勾破了他身上的衣裳,他也浑不在意,只闷了头快步的走着。
待到秋夜急雨密密匝匝的落下来时,他们主仆二人终是到了城外的十里亭。溧水城外的十里亭建造多年,如今已然破破烂烂,便是进亭子的台阶都破碎了几块。
宋禛身上淋了些雨,只觉得身上发寒,也不言语,抱了肩坐在亭中,沉默的等待着。寒风裹挟着细雨一阵一阵的自亭外吹来,打在身上渐渐湿了衣衫,不一会儿便透着彻骨的寒意。
墨子也抱了胳膊,蹲在一个亭柱后,指望着这不算粗的柱子能略微的抵挡一点儿寒意。心里还想着,幸亏方才吃了一肚子暖洋洋的豆花儿,若是就这般空着肚子前来,此时定抵挡不了多久。
可便是这样,不过一盏茶功夫,墨子的脸色便青了许多。自个儿皮糙肉厚的都受不了了,少爷可别给冻坏了。
他起了身,朝着来溧水城的路上张望了片刻,到处都是黑压压的寂静无声,根本不见半点动静。心里担忧,便顾不上被少爷呵斥,他又凑了过来,看着一身白衣面色寂然的少爷哀声道,“少爷,咱们回去吧。再吹一会儿风,您指定受不住。今夜里天气不好,二老爷手底下有能瞧晴雨的能人,说不定便瞧出了今夜有雨早早歇了。况且都这时辰了,也过了咱们约好的时辰……”
宋禛静静的听着,面上没什么表情。
他心里又何尝不知呢?
叔父自来与他并不算亲厚,甚至与他父亲也不怎么亲近。如今舅舅一家被下了狱,他又没旁的亲人,只能求了在朝为官的叔父。求人不是什么让人愉快的事儿,就比如今夜,他在这四面透风的十里亭里焦急的等着,可能人家已然暖被裘帐、软玉温香。
可他却不敢一走了之,怕失去了这唯一的机会,怕再回京城时,连唯一的舅舅都撒手人寰,就如他母亲一般……
……
姚惠然姐弟俩推着车子回到家时,秋雨将将落下,再迟一步便要浇在身上。所幸,今夜客人倒也充足,三个瓷缸子卖的空空荡荡,她二人才能将这小推车儿推回来。不然便只能等着姚琇莹前来帮忙。
忙碌了整整一日,姚惠然此时终是觉出些疲累来。一番洗漱之后,便到了亥时,也就是九点多了。这个时辰,周围四邻已然安睡无声,她检查了一下明日出摊的东西。待见到姚琇莹已然准备妥当后,便吹了灯朝着西侧间走去,准备休息睡觉。
刚刚进门,便听到自家院门子被人拍响了。
这时辰了,又会是谁呢?
那姐弟三个已然睡着了,姚惠然只得披了件厚实的衣裳顶着雨跑到了门廊下,问道,“谁呀?”
门后静了静,才有个声儿响起,“是我,今夜在西街吃豆花儿的宋禛。”
姚惠然不知道宋禛是谁,却听出了这声儿正是今晚自己摊上的第一个食客,那个愿意替姚世宁询问考题的少年。
她迟疑了一下,又觉得那少年不是坏人,周围又有邻里,便开了门。
少年站在门外,举着竹伞,发梢却已湿透。
身上依旧是那件月白的直裰,只是此时添了许多刮痕泥水,虽是如此,却不觉他有多狼狈。见她开门,少年呐呐问了一句,“深夜扰烦,你家里可有能熬煮姜水的老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