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就离开了,郑秋也没挽留,主要是也没必要客气。
李厉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马痴”,他当天就迫不及待的挑选出三百匹最好的马,然后把铠甲、马刀、弓弩给手下的人分发了下去,当即就准备训练。
郑秋阻止了他。
郑秋把德州卫中所的人集合起来在谷场,拿来之前准备好的花名册,进行了第一次整编。
军队的建制,在行军打仗中的意义,要远超过人数本身。一个优秀的将领,之所以能够从容调拨军队,就是因为他是按照建制调动部队的。以此时已经逐渐没落的卫所制为例,从千户所往下,依次是百户、总旗、小旗、旗军(士卒),按照建制调兵,明确每个旗军属于哪只部队,才方便在战斗中调派人手,做到如臂使指,千人如一人。
德州卫中所的青壮年男子,大约占总人数的一多半,共有五百多人。郑秋仿效明中期兴起的募兵制,将这五百多人分为三大营——骑兵营、歩卒营、弩弓营。
郭九拿着花名册,一个个读出名字,骑兵营的旗军大多身体强健,又是相对擅长骑术的人,这些人都被分到骑兵营。骑兵营两百人,配备马刀、弓箭、铁制铠甲,李厉任骑兵营营长。这两百人中,每五十人选出一个总旗,每十个人选出一个小旗,职位待定,择优录取。
这些骑兵营的旗军一个个兴奋异常。李厉行了个军礼,“多谢郑大人。”
郭九又读了两百个人的名字,这些人是歩卒营。这些步卒略逊色于骑兵,他们装备普通军刀,配备棉甲,陈雷任歩卒营营长。与骑兵营相同,每五十人选出一个总旗,每十个人选出一个小旗。
陈雷听说给了自己一个官职,兴奋异常,怒吼一声,竟然单手把谷场上的石碾子举了起来。德州卫中所的旗军都是叹服不已,玩儿了命的鼓掌。
剩下的一百多人,都是体能最差的青年男子,这些人,作为弩弓营的成员。弩弓这种兵器,在明朝已经较少使用了,这种兵器虽然杀伤力强大,且盛行于唐宋,但是元朝人很讨厌这种带有机械装置的弓箭,认为不能体现出蒙古士兵的强悍。随着元末明初的火器越来越发达,弩弓也就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了。
郑秋之所以留意到这种兵器,一方面是因为他发现弩弓的射程和杀伤力并不比火铳差多少;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是他根本没有火铳。
郑秋不仅划分出三大营,还在剩下的老弱病残中选择出二十多人作为斥候(侦察兵),这些斥候都归钱荣训练。最后挑剩下的人,则被作为屯田军户,继续种田,但是这些粮食,需要按照比例的上缴,也就是交税。
郑秋下达的另外一个命令,就是把三大营的驻地向东南推进三十里。郑秋对外宣称的原因,是为了把旗军和家属分开,这样方便管理。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新驻地距离一处叫做封龙山的山脉很近。
封龙山,位于阜城县(位于景州北方)和景州之间的一处山脉。这座山并不算大,却被一条路硬生生从中间劈成两截。要想穿过封龙山,除了爬山,只能通过两座山之间的山谷。
从军事上讲,封龙山的军事地位很高。一旦情况有变,向北可以取阜城、武邑,向南可以直取景州,向东是京杭大运河,可以借水路撤退,向西可以进入真定府(今河北部分地区)境内,往山西方向逃脱。这是郑秋参考目前的形势和尹小蝶的兵书,独立思考出来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