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全名第六实验小学,是建于本世纪初的一所市直小学。原来县城有四所小学,分别是第一到第五实验小学,其中没有第四实验小学,正好四个学校。后来由于城区的不断扩大,就建了第六实验小学,谁知当时的城乡结合部,到现在竟然成了市中心。由于六小建校迟,硬件设施是当时最好的,历任校长也有魄力,敢想敢干,后来者居上,成为了全市最好的学校。所有校长离任后都提拔到了教体局任副局长,其中一任校长,居然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在任上就被聘到某一线城市小学任教,年薪50w。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市行政中心的北移,好多行政机关都迁到了老城区北边,并且在那里建一坐新城,房价要比市中心和城南的贵一倍以上。新城规划新建的公园、水系,配以宽阔的马路,明亮的路灯,随处可见的绿地,随时可以休闲健身的公共设施。让整个新城建设如火如荼,房价一个劲儿往上窜。以致这儿的丈母娘不仅要求你有房子,房子还必须在主城区以北,南边的房子都不算数。当然,后来随着南部老城区的拆迁改造和该县实施的全域旅游政策,南部的环境也有了明显改观,这是后话。当大量人口涌入新区之后,执政者发现,高房价给土地财政带来了很好的收益。可是资本是不讲社会效益的,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学校占地压缩再压缩,规模一再缩减。
想当初,为了新区的房子好卖,配套建设的小学是六小分校,就是因为全县人民都认可六小的教育教学质量,还配套建设了和省城著名中学的联合办学。结果,他们盖房子的速度远远超过了盖学校的速度。据说,六小的校长曾到香港参加中小学校教育管理交流会。发现人家一个学校师生一共就三四百人,二三百人,一个教学班不超过四十人。而我们这个县城,特别是在新城区,一个班六七十人是少的,多的八九十人,这还不算。你知道一个小学的一个年级有多少个班吗?十六个,每个班七十多人,一个年级一千二三百人,小学六年制,想想吧,一个小学七八千人,比一所大学的人还多,教师大概就是在二百四五十人左右。人家香港学校的老师来回访,看到了这样的小学规模,连连惊叹,直呼不可思议。当然了,六七千人的小学在这个县城属于人数最多的,但是在县城的其他中小学,没有那个学校低于三千人。
对于政府来说,学校就是赔钱的,所以尽可能的少交学校,多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要不是国家规定小学教学楼不能超过四层,中学不能超过五层,资本就可以把教学楼盖的和住宅楼一样高,一个小学几万人规模的场景也可能会实现。
为了缓解新区入学压力,六小已经在新区建了一坐分校了。在资本的侵蚀之下,学生规模仅仅只能解决不到两千人,面对如潮水般涌进城市的人口,今年暑假开学,六小要在新城区再建一所分校。尽管已经临近开学,可规划中的那坐新校连拆迁都还没有完成。急的教育局长天天给主管副县长汇报,据他们预计,新城区今年将有一千三百多名新生安排不了学校。
于是,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协调,在教育局局长介绍完相关情况后,局长表态,我们可以抽调教师回城,关键是现在没有教学地方,原来建成的学校规模被压缩,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学生。我们的解决建议是:一是规划学校附近的英华民办学校由于生源不足空置有二十多个教室,我们可先租下来作为一个过渡;二是我们要成立工作专班,加大新校拆迁建设力度,保证明年暑假学生能够搬入新校。三是要考虑将来发展需要,将新校八十个教学班的规模扩展为一百二十个教学班。
教育局局长说完之后,参加会议的各单位头头逐一表态。
规划建设单位说:“设计规划早就完成了,现在变更规划,扩大学校建设规模,必定会影响开发商利益。再说了,建设任务这么紧,修改规划都需要时间,有可能到时候完不成工程建设。”
财政部门说:“为解决教学用房问题,租用英华学校的房子,领导同意后,资金我们负责解决。对了,在拆迁过程中只要是按照标准赔付,我们可以随时支付拆迁款,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