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什么?
待惊魂逋定,他才看到本该姜瓖坐的座位上却坐着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约莫十七八岁年纪,脸上却带着浓浓的风霜之色,显然也是行伍出身。不过他却不像大明的武将那样深沉内敛,反而充满了高傲与不屑。
汪宗友震惊不已,心道这人是谁啊,这么年轻就把姜瓖挤到了陪客的位置上,莫非是朝廷新任大同总兵,这么年轻就身居高位,他到底是走了什么门路?
汪宗友还没说话,姜瓖已经站起来,厉声道,“兄弟们,我刚得到消息,卫抚台出师未捷,一杯闯将一只虎击败,如今生死未知。”
他话一出口,汪宗友顿觉头大如斗,耳朵里嗡嗡的,连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却听姜瓖又道,“一只虎击败卫抚台以后马不停蹄已经打下了朔州朔州距大同不到三百里路程,骑兵可朝发夕至,今日我把你招进来,就是为了商议这件事的!”
厅内鸦雀无声,突然一个大嗓门道,“总爷,这事就不用和俺们商量了,您往东俺不敢往西,您往西俺绝不敢往东。”
有一人道,“就是,总爷与末将有知遇之恩,末将誓死追随!”
几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台,汪宗友听了半天也没明白他们的发言是什么意思,只得看了一眼姜瓖,道,“士气正佳,正可一战,不知总镇何时出兵,老夫可为你守住大同!”
姜瓖呵呵笑了一声,为难地道,“抚台五万大军不到一日即被击溃,我手里这一万人能抵什么用?”
汪宗友一愣,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突然一个声音传来,“总爷,小的听说闯王;来了三年不纳粮,咱们不如降了吧?”
另一个人马上拿接话道,“就是,就是,咱们这点儿兵马,如何与一只虎的十万大军抗衡?不如早些降了,也好奔个前程!”
姜瓖大怒,厉声喝道,“放肆,本将军乃朝廷镇朔将军,如何能降?”
那两人被一顿呵斥,只得悻悻地坐了回去。
汪宗友看到眼前的一幕,心中不禁剧震起来,两个将领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宣称要投降流寇,身为朝廷镇朔将军的姜瓖除了不痛不痒地呵斥了一顿,就轻轻地揭过了,姜瓖到底想干什么?
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一个传令兵跑了进来,大声道,“总爷,大事不好了,一只虎杀过来了,离大同只有三十里了,他们打着只要刘和尚……啊不对,是刘阁部,他们说只要刘阁部的人头,其他一概不究!”
姜瓖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淡淡地道,“既如此,不妨派人去告诉他,我这里没有刘阁部,让他们到别处去!”
此时,汪宗友就算是个傻子也知道姜瓖的意思了,他仔细一盘算,起身道,“姜总镇,既然闯贼已经打了过来,老夫身为巡按御史,有守土之责,我要回去想退敌之法了。”
他的想法是先离开这个地方,然后收拾细软离开大同,保命要紧!要是走不脱,大不了就降了吧!
哪知姜瓖却伸手拦住了他,道,“汪巡按不要急着走,且听我一句话!”
汪宗友吓得额头冒汗,良久才道,“姜总戎不必多说,你的意思我都知道了,人各有志,老夫也不强求,且放老夫离开。”
姜瓖却摇头道,“巡按说哪里话,我不过区区一个武夫,说话没人肯信,还请巡按帮我一把啊!”
汪宗友见自己已经被控制起来,只得道,“不知你要老夫帮你什么?”
姜瓖让随从拿来一份檄文,递给他,道,“还请巡按大人在上面署个名!”
汪宗友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告大同百姓书》。虽然是书,其实不过去一片篇章,文章把刘慧明骂得狗血淋头,特别是其中一句“大同苦刘阁部久矣”,简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强盗。
文章的最后,作者以汪宗友的名号号召全体大同百姓团结起来,反抗刘慧明的残酷统治,“汪某不才,愿为民请命!”
汪宗友看完整篇文章,顿时明白姜瓖的用意了,原来他是想把自己推出去当挡箭牌,自己则落一个被胁迫的表象。
汪宗友在心中大骂不止,嘴上却道,“此文非老夫能做,老夫岂敢署名?”
姜瓖重重地哼了一声,道,“还请巡按为我等做主!”
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起哄,“我等愿意追随汪御史!”
汪宗友本来骨头就软,很快就就范了,拿起笔填上自己的名字,当他整个人都快虚脱的时候,却听一直坐在主座上的那个年轻人站起身,脸上带着戏谑地笑容,淡淡地道,“不过就是造个反而已,多大点儿事,非得整这么复杂,弄得自己多无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