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史记》有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好周西伯。”
由于时代的关系,这个故事并非家喻户晓。但即便是寻常稚童,只要学过史,便都知晓太公垂钓之事,何况曹荀二人。
他们一眼看出这位老翁是在效法太公,愿者上钩。
从事情本身来说,直钩垂钓毫无疑问是一件蠢事,无论哪个时代,身负大才者都没有必要使用这样的手段来博人眼球,想要出人头地,有无数比这更好的手段。
然而,正因为这样一件事是太公吕尚所为,才使得其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典故,否则换作庸碌无能的旁人,世人必定会嘲笑其跳梁小丑,不自量力。
眼前之人重现太公旧事,其目的不言而喻,虽然一张行军图足矣证明其确有能力,但自比太公,也未免太过自大。
太公之前,战未成法,太公以来,兵者大兴。
这便是对太公最为贴切的评价。
在古周创立之前,世人对于战争的理解是及其原始且肤浅的,或许有阵列,或许有谋略,但在现在看来,必定是混乱无序的。
自从太公拜将西岐之后,战争这才开始成为了一种学问,统兵者不再一味追求勇武,而是需要集谋略与统御能力于一身,才能够战胜敌人。
能够将领兵与战争之道融会贯通者,可以为将,从孙武之后,这类人又有了一种称谓——兵家。
或许太公不是兵家的创始者,但却是兵家的实际奠基者,正如同黄帝之于道家,周公之于儒家一样,若是没有太公,兵家或许也会出现,但要再推迟不知多少个年头。
世人自比先贤,本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就连荀攸自己,也曾自比伍子胥等人,但没有一人敢于自比太公,因为他们配不上。
如同始皇帝,后世天子从未有自比始皇之说,只要他们仍旧承认自身“皇帝”的名号,便天生地会在其之后。
至于那个唯一自封“大帝”的碧眼儿,此时不过是一黄发小童,更何况,没有人会认为这个“大帝”是自比始皇的意思。
就算曹操可比文王,眼前的老叟也不会比得上太公,就算你才绝惊艳,也不能这样去比。
因为这是对太公的侮辱!
荀攸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嘴角却挂着嘲笑,一幅路线图有可能说明很多问题,也有可能什么也说明不了。
他倒要看看,这老者有何本事,敢来自比太公。
“在下颖阴荀攸,见过先生。”
未等曹操言语,荀攸上前一步,率先拱手道。
曹操笑着微微摇头,他当然能够看出荀攸心存试探之意,虽然他并不因老翁效仿太公的做法感到愤怒,但对方既然敢于如此,也确实需要荀攸来试探对方深浅。
面对荀攸的以礼相待,老者不为所动,整个人如同一尊雕像,甚至连头上的斗笠都没有一丝晃动。
以静应动,荀攸心中一凛,虽然双方没有直接对话,可他有一种感觉,从他上前迈出的那一步开始,两人之间的较量也随之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