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节的那种。后来在刘老师的建议下,大民坚持写了好几年,直到大民被开瓢脑袋疼才渐渐放弃。那时每天都写一张报纸,刘老师带回家的报纸,能写大约百十个字儿,日积月累下来,虽然拿不出手,但自我欣赏一下还是可以的。
当然了,那是没有遇到名家,遇到秀才爷之后,大民就没敢说自己以前练过,一天几十个个字儿,一年才几千字,对秀才爷来说,和蒙童没啥区别。
秀才爷写的是柳体,钢筋铁骨,架势十足。然后韵味一变成了颜体,珠圆玉润、丰腴饱满。然后再变,成了赵体,和柳体差不多,但大民觉得像一位多情的女子一般妩媚,然后再变,成了一种行楷,一看就想起来逍遥子,逍遥自在的那种人才能写出来,飘逸、无忌。
大民忽然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致,写了几十年的字儿,才发现汉字之美,同样一个字儿竟然能散发出如此个性鲜明的气息,实在是他以前根本没想过的。
不是说国内没有书法大家,而是没有国学大师了。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你如何写得出来这韵味深厚的字体来?秀才爷说过:“没有自己的心性见识,练功到老也没什么出息”,这确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甚至,现在社会上举办的什么书法展览等等活动,清一色龙飞凤舞,就没见谁写正楷字体的。而秀才爷说正楷是基本功,是最见功力的字体,那么正楷不行就用花里胡哨的东西来迷惑人眼,这恐怕也是当代书法家的隐疾与通病了吧?
秀才爷今年108岁,4岁开蒙,写了104年的毛笔字,这功力高的可谓前无古人,可他自己也说,自己没有见过大世面,笔下总有一种云遮雾绕的感觉无法除去,这恐怕是此生难以完成的遗憾了。
秀才爷的意思大民明白,就是秀才爷没有当过官,没有接触到更高级的社会,因而缺少了一份见识,更缺少了一次洞悉人心的机会,所以总有看不明白的时候,这种心境映射到书法上,就是他说的“云遮雾绕,不得开明”。俗话说“官大字不丑”,虽然有“为大人讳”的嫌疑,但确实说明了一种现象,那就是“书法现人品”,官当得大,自然阅历丰富、历经沧桑,历史上还没见过哪个人当了一辈子官一直都顺风顺水的,因此“官大字不丑”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看秀才爷写字是一种享受,起码大民是这样认为的,五个小丫头们没过几天就愁眉苦脸的,那毛笔真的不听话呀,总是乱动,两页纸56个字,写完都能出一身汗,比绕着镜湖跑都累!
不管小丫头们怎么想,大民确实觉得奥妙无穷。神识之下,秀才爷写字时的一切动作都映射在黄庭之中,秀才爷写字的同时,大民也在写字,在黄庭里写,仔细揣摩秀才爷的每一丝轻微动作,去芜存菁,渐渐地,黄庭中的自己写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像,让大民很是满意。
看到大民时不时地闭着眼睛揣摩自己写字的样子,手上还一动一动的,秀才爷也很满意。这个弟子太让他满意了,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一会就精,效率高的吓人,很有心思正式收大民做自己的关门弟子,可秀才爷略略犹豫了一下,这个弟子的很多事情很有些莫名其妙,刚开始他怎么制服张备战的?自己、他父母、他外婆、大舅婆都莫名其妙地返老还童?那些个女娃娃们怎么会跳那么高?跑的那么快?这都是张大民很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子不语乱力怪神,秀才爷深受这种思想限制,根本没往神奇的地方想,因此一次次地犹豫,都想着弄清楚了再说不迟。可后来张大民发展的令他目瞪口呆,再也没机会说出要收他做关门弟子的话,让秀才爷一生叹为憾事。虽然张大民始终以师礼待之,从未含糊,秀才爷也是鼎力相助,但心里始终觉得隔了一层什么。
这恐怕就是人们所谓的“机缘”吧,一旦失去,唏嘘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