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江山,谢太傅也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学生太子朱佑樘乃是当下最为合适的储君人选,没有之一。
在谢太傅等人看来,太子朱祐樘不但是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又曾立志驱逐奸佞,且勤于政事,有励精图治的明君之相。
而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却已经是极为的难能可贵的了。
所以,于公于私,谢太傅都不能让自己的学生---太子朱佑樘在嘉峪关外,出半点的差错。
谢太傅说完之后,不敢起身,却是直直的跪在了皇帝朱见深的面前。
朱见深见此,却是皱起了眉头。
谢迁的话,虽然说的极其的隐晦,可身为皇帝的他,坐了这么多年的龙椅,自然也是能听出其中的几分意味来。
万喜的事情,终归是自己曾经答应过贞儿的,若是此时让万喜回京,贞儿哪里……;再说了,若是此时万喜回来了,朝臣们又会怎么看待东宫和关雎宫的关系呢?
身为皇帝,朱见深要考虑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他也不得不承认,谢迁这个小老儿的话,十分的对;可此时,他身为皇帝,不但要考虑边关之事,更要为将来的天下安定,考虑一二啊。
他,是大明的天子,太子朱佑樘的父皇,也是皇贵妃万贞儿的丈夫啊。
沉默了几许之后,眼见谢迁那个老犟驴子似乎还没有起身的念头,皇帝朱见深的脸色,也是不由沉了一沉。
这些读书人的骨头,有时候还真是硬得让人高兴不起来啊。
“谢爱卿,”朱见深只好主动开口,在他看来,他此时开口,也不失为一个明君的作为了,“方才爱卿所言之事,关系重大,朕,需要自仔细的思考一二。”
此事,还是再拖上几日吧。待边关战事开打之后,再看看具体的情况来定吧。
谢迁见此,心中更是沉了几分。
陛下此举,分明就是在拖延啊。可殿下在边关,又能拖到何时呢?
谢迁心中一急,不由扯了扯嘴角,正想开口再谏言之时,却听到从门外传来了一阵十分嘈杂凌乱的脚步之声。
“陛、下!大事……不好了!”从远处传来的有些结结巴巴的小太监的声音,明显的带着几分惶恐不安的颤抖之声。
谢迁等人听到这里,不由同时心中一沉。
御书房乃是国之重地,何时能容忍如此喧哗了!这些在御书房当值的小太监,亦是精挑细选之后,极为谨慎之人,方能留用在此处。
可此时,这个小太监却是如此的惊慌!难道,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
御书房之中的几人,心思同时转到了正在嘉峪关替父御驾亲征的太子朱佑樘的身上!
难道,真是太子殿下在边关出了什么意外不成!
此时,闻听了小太监这句大事不好之后,不但谢迁等人回头看了过去,就连龙椅之上的皇帝朱见深也吃惊的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