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危机关头,先有魏顺帝安抚内外诸藩,领导魏氏诸亲藩艰难抵抗毛九忠侵袭;后有魏胜明这样杰出继承人,竟能短短两月时间就把强盛海洋帝国吴藩打的晕头转向。
某种程度而言,魏胜明比毛九忠还厉害。
中原诸藩国之所以能够拖死毛九忠,靠的就是各藩境内的遍地棱堡。毛九忠野战无敌,也不怕棱堡要塞,但是攻取一座棱堡要塞总要耗费无数时间和无数兵力。论阻遏毛九忠之功绩,棱堡战术乃是当之无愧的首功。吴藩的棱堡长城防线更把棱堡战术发挥到极致,可毛九忠束手无策的棱堡战术,却惨遭皇室军队轻松瓦解。
皇室掌握了针对旧棱堡战术的新型攻城技术,魏夏帝国境内的旧棱堡霎那间都成了无用建筑。
皇室复兴了!
怎么办?
必须进行遏制。
一夜之间,中原诸藩国纷纷改变态度。即使再不满意吴藩垄断海洋贸易,他们也不能任由皇室吞并吴藩,否则强大起来的皇室肯定又要削藩了。面对实实在在的威胁,魏胜明的外交手腕全都化作无用功,越藩、魏藩、燕藩、赵藩、楚藩、明藩、交趾藩等曾经敌视吴藩的藩国纷纷改变态度,调头支持吴藩抵抗皇室削藩。
以上,是陆地战场的进取。
海洋战场就是吴藩的地盘了,哪怕只剩下区区三府之地,吴藩海军依然能够暴打夏鲁联合海军。与此同时,鲁藩内阁也畏惧皇室复兴,反对夏鲁同盟这样的饮鸩止渴行为,渐渐演化成王室和内阁的全面冲突。1631年,魏道乾逝世,嫡长子魏顺会继任鲁藩国王。鲁藩内阁旋即逼迫魏顺会与吴藩签署和平条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支持吴藩抵抗皇室。
魏胜明却不甘心就此退出吴藩,骇然联络昔日仇敌魏藩,希望魏藩能够在北方牵扯燕、赵、鲁等藩。魏藩公爵毛尚并立志完成毛九忠遗愿,当即利用夏吴战争难得机会,明面向吴藩宣战,其实却从陆地出兵,渴望趁机兼并赵藩。
怎想,魏赵战争的结果再次震动魏夏帝国。
魏君西嫡长子魏大廉,1625年继任赵藩国王,数年间无甚作为。此时骤然遇到“虎父无犬子”评价的毛尚并,魏大廉却锥刺囊中,猛然利剑出鞘,在保定府大破魏兵,毛尚并甚至不慎死于乱枪。
一战擒杀毛尚并,魏大廉顿时成为当世赫赫有名的军事新星,近邻鲁藩都感觉到了威胁。
毛尚并虽死,魏藩实力犹在。再说,赵藩周边还有无数邻藩扯后腿,魏大廉根本不敢仓促扩大战果。魏大廉冷静要求魏藩签署和平条约,废黜昔年毛九忠扶持真定伯爵藩、河间伯爵藩、保定伯爵国等地方势力,并趁机加强中央集权彻底控制三府之地,泰半完成了其祖爷爷魏顺宗未能完成的夙愿。
与此同时,毛尚并壮年而死,膝下只有一女。以魏夏帝国传统继承法而言,魏藩内阁应该依法寻找毛氏宗亲继承魏藩公爵,但是一名名曰姜忠魏的贵族权臣却适机发难,以“我毛氏岂逊色魏氏”为由,无视魏夏分封帝国普遍继承法,坚持推举年仅3岁的毛尚并孤女毛思蕸为新一任魏藩公爵。
姜忠魏推举毛思蕸继任魏藩绝非因为他对毛尚并忠心耿耿,而是想以联姻方式篡国。刚把毛思蕸捧到魏藩公爵尊位,姜忠魏就造势为他的4岁儿子姜为牟和毛思蕸订婚,间接令自己的孙子成为魏藩新主。考虑姜忠魏的一己私心,魏藩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再有毛九忠时代的辉煌。
各藩兴衰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面对南方皇室和北方赵藩的先后复兴,鲁藩内阁上上下下都充满危机感,苦心积虑寻找新的盟友。吴藩这位旧敌,也因为遏制皇室的需求,重新成为鲁藩的最佳合作对象。1633年,吴藩派遣一支庞大外交团访问鲁藩,就贸易竞争和蓬莱殖民地、昆仑殖民地范围进行全方位沟通,希望从此建立稳定的鲁吴联盟。
……
鲁藩青岛府魏和学院。
经过魏东生24年努力,魏和学院已经形成囊括六年蒙学(小学)、六年举学(中学)、不定期学院(大学)在内的简单教育体系。一名毕业生的荣耀归于他自己,一群毕业生的荣耀则归于他母校,随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走向社会,魏和学院渐渐有了一定名气。
魏和学院越来越好,魏东生的第六世肉躯却越来越老、越来越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