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回嬷嬷,正是。”崔绾绾恭谨的答着,心神收敛,又问道,“不知姐姐和嬷嬷们将带绾绾去往何处?”
那仆妇笑了一笑,道:“我是城阳公主府上的二等管事嬷嬷柳氏,昨儿长公主吩咐了,带你进城,送去教坊。”这柳嬷嬷倒是个热心快肠的人。
“绾绾给两位嬷嬷问安,两位姐姐万福。”听柳嬷嬷介绍过了,崔绾绾甜甜的给大家打着招呼。城阳公主,那是李治一母同胞的妹妹,难怪太平公主称呼姑母呢。哦,她还是薛绍的母亲,也就是太平公主未来的婆婆,嘻嘻。
既已经打开了话头儿,车内的气氛也便没有起初那般拘束。唐时的女子多半爽朗,即使是婢女仆妇,也并不十分低眉顺眼谨小慎微,渐渐的话也就多了起来。柳嬷嬷就拉着崔绾绾的手问起了家长里短。
“看你这模样儿,生的怪惹人疼的,也就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娃儿,怎么就送到孤幼院里了,家里可就没别人了么?”柳嬷嬷不无怜悯的感慨着。
“嬷嬷,绾绾并不记得父母的样子,也不曾知晓家里可还有些什么亲人。大约绾绾是自小就在慈济庵里了,许是师太们好心捡回来的女婴也未可知。因着年岁小,绾绾连以前的事,也竟记不清了,只知晓在慈济庵里的日子。”崔绾绾小声的说着,语气里透着怯懦。这个小姑娘的前尘旧事,她是真的一概不知。这么家长里短的唠嗑,万一露了什么破绽就不好了,还不如就说自己不记得幼时的事,倒也合情合理。
“想必是家里没什么人了,若不然,谁家舍得小小的娃儿就送去孤幼院里。”另一位嬷嬷也忍不住感叹。
崔绾绾一时也不知道怎么答话了。她也想不通,她怎么就去了慈济庵的孤幼院,她更不知道真正的崔绾绾的双亲是否还健在,又为何不抚养她长大,而是将她放在慈济庵里。想着这些,脸上也忍不住显现几丝悲戚之色。
“柳嫂子,王大娘,您二位也说些欢快的事儿,给我们这路上解解乏呢。”瓜子脸的婢女笑嘻嘻的说着。
“就是呢,这看着要晌午才能进城了,路上闷,不如讲些笑话儿逗趣儿。”圆脸小丫头也一脸笑的附和。
柳嬷嬷也瞧见了崔绾绾的神情,见两个婢女有意岔开话题,心下会意,立时便说起了别的。一时车内众人竟皆各自说笑起来。崔绾绾在一边静静的听着,不时也跟着笑一场,这一路上倒也没觉得那么难捱了,晕车也没那么厉害了。
不知不觉间,马车走的平稳了许多,耳边也渐渐听得车外的喧嚣声了。坐上首的婢女撩起车窗帘子往外看了看,说道:“这就要进城了呢。”回头看了一眼崔绾绾,对着柳嬷嬷说,“柳嫂子,昨儿长公主已吩咐过,这马车先送咱们到府里,你自送绾绾去邀月楼里,不必带她进府了。”柳嬷嬷点头称是。崔绾绾微微点着头,她一个小丫头,现在的处境,只管听贵人的安排就是了。乖巧服从,是她现在生存的必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