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搬照抄,而是尽可能的作出修改和完善,以求将电影的品质提升一个档次。
思虑周全,李岳便是再度取出了纸笔,全身心的投入了进去。
说到底,李岳本质上还是一个电影导演,他前世创作的大多数的剧本也都是电影剧本,从经验上来看,李岳创作电影剧本要比构写电视剧剧本来得更加熟练,创作的速度也是更快。
仅仅用了不到四天的时间,于五一假期结束前夕,李岳便已将《那些年》的剧本尽数构写完毕。
开学第一天,李岳历史性的选择了逃课,去到网吧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将《那些年》的剧本修正出来并且打成了电子稿,到了下午,李岳按照剧本中涉及到的各种场景、服装、道具等,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给新版的《那些年》作了一个成本预算。
预算做完,李岳最终得出了一个大概的结论,《那些年》这部电影,包含宣发费用在内,所需要的资金在一千万左右。
李岳现在手中只有两百万,距离一千万,足足差着八百万,而且这一千万的预算还是建立在演员都是新人演员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如若想要找些有名气的演员出演,价钱可能还要翻上几倍,不过李岳并不打算这么做。
今天上午,剧本一结稿,李岳便已知道,自己的这部《那些年》的质量和将要获得成绩必然完完全全的超越原版。前世,原版《那些年》的一众演员也都是新人演员,照样火爆了起来,如今李岳的剧本更好、导演更出色,没道理不火。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所以在李岳看来,他根本不需要演员给他带来什么号召力,名气高低无所谓,只要合适就足够了,如此,演员这一块根本无需纠结。
而至于那八百万的资金缺口,李岳也没有太过担心。
从一开始,李岳就没打算将《那些年》这个电影项目大包大揽,虽说剧本是李岳的,但想要将剧本拍成电影,这可不是李岳一个人能够做到的。
无论是筹建剧组,寻找演员,还是服装、道具、拍摄场地等等,亦或是电影的后期制作和宣发,这种种工作,现在的李岳都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他需要别人的帮助。
如此,李岳在一开始的时候便已决定要寻找合作伙伴。
然而,李岳在寻找合作伙伴之前,亦还有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
李岳将《那些年》写出来,其最后必然是要自己执导的,然而,李岳一旦找到了某家影视公司合作,这家影视公司注资之后,很可能会鸠占鹊巢,到时,他们或许会觉得李岳过于年轻,没有任何作品且又非科班出身,如此,便可能会剥夺李岳导演的权力。
李岳这并非杞人忧天,他前世就曾吃过这样的亏。
有一回,李岳写了一个剧本四处寻找投资,最后资金找到了,而注资的那家公司,却因为觉得李岳过于年轻,担心李岳会把电影毁掉,所以在注资占领主动权之后,直接将李岳给开除了。
结果,李岳忙活了几个星期,到最后仅仅是得到了卖剧本得来的一点钱,这气的李岳整整三天都没睡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