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第二场的考试,自由度比较高,每名考生一张白纸,有他们自由发挥,时间截止到未时末,提前写完的可以交卷离场,等候五日后的发榜。
汉朝的时候还没有科举制,金榜题名的事也不会发生,姜盛这个穿越客来到之后把科举制提前搞起来了,五天后公布文科考试成绩。
姜盛并没有查阅报名者的姓名身份,所以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谁,下午的考试开场没一会儿,就有一名中年文士交卷,接着一名壮年书生也要交卷。
周仓收了他们的试卷,然后派卫兵送这二人回松鹤楼休息,静等三天后的发榜。
这次考试只有姜盛一个阅卷人,第一场的考试有标准答案,姜盛挑了几名心思细密的卫兵对照着标准答案阅卷,第二场的政论考试就要姜盛自己阅卷了。
姜盛让周仓把这两个提前交上的答题卷拿了过来,他先阅看。
“荀攸?许攸?”姜盛看着答题卷上的名字,又惊又喜,这两人怎么也来了?虽说历史记载的许攸名声不怎么好,但也是有些才华的,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还是可以用他的。
荀攸的观点是作战理政都要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理论和旧制,提出了三项主张:君应立贤、臣不集权、度势而治。
这个观点与姜盛的观念是一致的,姜盛看着荀攸的详细分析,赞叹不已,这人名声很大,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若是得荀攸相助,必能成大事。
考试规则是姜盛定下来并对外公布的,当然不能就这么录用荀攸,古时信用极为重要,商鞅变法前搞的那个城门立柱就直接促成了民众对变法的支持,姜盛要想服众,也要遵守规则。
许攸的智慧相对于荀攸就查了一些,不过也符合姜盛的观点,当初他与王芬密谋废了灵帝改立新君,就足以表明此人的想法,他的观点是忠君要忠于明德之君,若是君无道,忠臣则无道,有才华的人不会愚忠。
看来历史的记载真实性还是可以保证的,许攸就是因为袁绍刚愎自用才改投曹操的,结果这一叛变直接让袁绍输的血本无归,后来居功自傲,被曹操所杀,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可以发挥他的才智的。
未时末,考生们都离开了平东将军府,答卷也都收了回来。下午的时间内,卫兵们已经把上午的考卷阅完,并给出了得分。
姜盛看试卷上的分数,都是汉字,看得就头大,突然想起来后世用的阿拉伯数字来,就叫来几个有点文化功底的心细之人,把阿拉伯数字交给他们,姜盛对这些数字进行了命名,不叫阿拉伯数字,而是叫中华数字,这也算是剽窃了。
经过大半夜的教导,这些人总算明白了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方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些人总算懂了,但是对于0,无论怎么解释,这些人就是不懂。
姜盛道:“0就是代表没有,如果你写一十,十是两位的,十位上你写个1,就代表十,但是十后面不能空着,要是空着,这又成了1,所以从后往前,没有数的,就用0补位。比如说一百,你只需要在第三位置写个1,然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也就是个位和十位,就用0补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