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次去前线实地侦查了一番之后,一连三日孙扬都一直在和徐庶商议怎么离间刘璋和张鲁二人,换句话说,他们已经是基本放弃了强攻张鲁大营的准备。
因为得到的情报确实是有限,孙扬和徐庶也不是能想出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继续往成都府派遣更多的探子,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情报,他们也好综合这些情报做出更好的判断。
徐庶大营。
来到这里什么都做不了的孙扬只能是呆在营帐里,一边看着徐庶给他送过来的汉中郡各县的县志,一边研读着赵信这几年趁着战闲时分写好的一些战役心得。赵信写的这些东西,对于孙扬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因为对于孙扬而言,缺少的便是更多的实战经验。
而赵信写的这些心得恰恰可以增加孙扬这方面的能力,因为赵信每一次战斗,不管是大小,赵信都记载的很详细。这并不是赵信有什么强迫症,而是赵信很清楚,虽然他自小研读了不少的兵书,但是一直以来都是纸上谈兵,记载这些东西不仅是能够让他反思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也是能够多多积累他的经验。
真正有实力的将帅者,大约都是如此吧,没有人天生都是适合做这些事情的,事实上,纵观整个历史,可堪帅位的大多数都是战场老将,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们经验丰富,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什么没有见过?
看着赵信记载的这些东西,孙扬感触很多,他间接的见证了一个菜鸟大将的成长之路。
最开始的赵信,所战胜的战斗几乎都是以他个人超强的武艺在全军突击之前震慑了敌军,剩下的不过是痛打落水狗罢了,完全是没有什么战术。
这一招,在前期的攻城掠地之中屡试不爽,这让原本性格沉稳的赵信也是开始有些飘飘然,这种胜利实在是来得太过容易了!本来遇到这些情况,作为主将的徐庶是应该提醒赵信的,但是忙于巩固所占地盘,安抚人心的徐庶见赵信这样神武也是完全把军队交到了赵信手上,他自己专心稳固后方……
孙扬知道,若不是一场战斗的失利,恐怕现在的赵信早已是成为了一个只靠武艺的莽夫,更贴切的形容便是另一个吕布罢了,有勇却没有什么谋略的自大狂罢了!若是赵信真的成为那样,孙扬是不介意让赵信重新回到他身边担负一个护卫的,因为孙扬不需要这样的莽夫,军队不需要这样的莽夫!
不过话虽这样说,但读到让赵信彻底警醒的那场战斗之时,孙扬也是为赵信捏了一把汗,若不是天公作美,恐怕现在他是看不到赵信了!
那场战斗,一直都很顺利的赵信带着不到两千人的军队追着敌军近四千人的军队打,直到追着敌军进了一处不清楚底细的密林之内,赵信才算是停了下来,犹豫了一下是否该继续追击。但脑中只闪过几个念头,赵信便是决定继续追下去,因为以少胜多这个剧本早已是上演了很多次了,赵信轻敌了!
不出预料,全军冲入密林之中,却一个敌人的影子都没有发现,倒是被敌人用火攻,将赵信及麾下士卒团团的围住,动弹不得。
看着被越烧越近的烈火,不停从外面射进来的箭矢,听着被烈火吞噬士卒们临死之前发出的惨叫声,不停从外面射进来的赵信心神俱裂,碰到这种火势,就算他能凭借着自己的武艺侥幸逃生,他有何颜面活着去见孙扬,见那些对他寄予厚望的人?所以赵信选择的方式便是,与这些士卒一同赴死,是他带领他们进入这绝境的,他唯有已死谢罪!
或许是天公不愿意看到未来可能成为叱咤一方的猛将就这样死得不明不白,又也许是系统不允许召唤出的英雄就这样没有意义的躺在这里吧,天上突然就下了一场暴雨,密林中的火势也是一瞬间得到了控制!
见到此景,赵信来不及体会什么劫后余生的喜悦,而是做出了最理智的判断,重新带领着麾下狼狈不堪的士卒选择了一处方向突围而去,虽然是遇到敌人的阻截,但是身先士卒挡在最前面的赵信还是凭借着自己万中无一的武艺成功的掩护了士卒们撤退,算是挽救了他致命的失误。
虽说是逃了出来,但士卒依旧是死伤惨重,最后回到营地之中的士卒竟只剩下不到五百人!这是他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不仅是严重的打击到士气,更是差点动了汉中军的根基,因为这里面大部分的士卒都是他们从颍川带过来的老兵!
损失这么大,赵信负有最大的责任,本来赵信已经做好了准备已死谢罪的,但是不仅得到了整个军营士卒的原谅,更是从徐庶那里重新得到了信心。徐庶告诉他,本来汉中就缺少领兵打仗的将才,他再一死,那么汉中一切都完了,赵信要做的便是安定军心,重振旗鼓,而不是一味的自暴自弃!
从赵信的述说中,孙扬不难发现那段时间赵信是怎样的自责和备受煎熬,但结果还是好的,赵信战胜了自己,走出了这场阴影,重拾了信心!
孙扬知道这因为这个挫折,才有现在如此成熟稳重的赵信,才有现在三万余的精兵,才有现在已经被他们占领大部分的汉中!
说实话,孙扬自问遇到赵信这种情况,虽然他相信自己能够走出来,但是需要很多的时间,而赵信几乎是一边承受着折磨,一边安抚军心,重建军队,这种气概,孙扬知道,他是不可能做到的。
时势造英雄,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赵信身为联盟游戏背景中都是大加被人称赞的英雄也是有道理的!
在这三天之中,孙扬没有去动汉中各县的县志,而是集中一切精神去研读送过来的手记,这不仅是教会了孙扬很多军事方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赵信这一段曲折的经历也是让孙扬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