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多的卖出报纸,包拯特意招收了几十名报童,包拯想要将电影里报童边唱歌边跑着卖报的情景复制到大宋来,他决定教给报童们一首歌。
包拯要教的当然是那首有名的《卖报歌》。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包拯满怀信心的教报童们唱歌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官僚主义的错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适合唱歌的嗓子,有些孩子一学就会,确实唱的很好。有些人却永远也唱不在调上。经过痛苦的努力包拯妥协了。不再要求报童们能唱出多么动听的旋律,只要能将歌词喊出来就不错了。
所以当报童们上街时他们的歌声也就变成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样子。不过这歌声很快就被开封城的居民接受了,被当成了卖报的专用叫卖声。包拯想当一回音乐家的梦想没有实现。
给报童做的衣服也很快做好了。这些衣服是包拯亲自画的图样让裁缝去做了。包拯直接搬来了后世长裤和短上衣的样子。报童们穿上以后一个个显得干净利落。人们虽然觉得这些孩子穿的怪怪的,但也当做东京日报社的特色与叫卖声一起接受了。
针对一些有钱人需求,报社还开展了长期订阅用户送报到家的服务。开封城的人们逐渐接受了生活之中还有《东京日报》存在的事实。
经过包拯和公孙策的努力,《东京日报》的发行量又逐渐的回升了。那些小报童们的收入也在增加,他们的干劲更足了。
更让包拯和公孙策高兴的是向报社投稿的人越来越多。虽然里边有许多不符合要求的文章,便可采用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包拯和公孙策不用每日都要写稿了。只要偶尔补个缺就行了。
“火树这个人写的文章不错。我们已采用了好几篇。”在有空闲谈时公孙策对包拯介绍道。
“火树,还有姓火焰的火的。”包拯拿过公孙策递给他的文章问道。
“人家应该是随便取了个假名字,并不是真的姓火。”公孙策解释道。
“这个你也知道,你认识这名作者吗?”包拯边看文章边问道。
“作者我倒没见过。不过这个作者很有可能是个女人。”公孙策神秘的说道。
“竟然有这种事。你怎么知道的。”包拯觉得公孙策这本事长了,没见过作者就可能判断出来作者是个女人。
“因为每次来送稿子的都是一个小丫环,要是男人即便自己不来送稿子也不会派个丫环来吧。”这个问题公孙策事实上想了很久。
“这个人的稿子写的确实不错,文笔清新,对问题还很有见地。要是能够和她谈谈,让她长期给我们供稿就好了。”包拯想有这么好的人才一下要吸引过来。要不是公孙策说这个作者有可能是个女的,包拯真想把这个人弄来当编辑了。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让这个自称火树的多写一些文件给报社。
“人家不见得愿意见你。”公孙策给包拯泼着凉水。
“为什么?”包拯疑惑的问。
“人家一个女子见你一个大男人干什么,而且你长得一点儿也不帅,要是我能年青几岁,亲自出马这事早就轻松搞定了。”公孙策捻着胡子有点儿自大的说道。
“我不就脸黑一点儿吗?有话就直说,不要拐弯抹角的说话。我这就给火树写信,请求跟她见面一谈,看她会不会出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