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琉逸看着张曜宗,“小子,你别忽悠我。你我都知道秦贼气焰有多么嚣张,你让正德(孙琉逸的大儿子)和你一起办报纸。你开发民智,建立社会规范也就算了,还要以言论讨伐秦桧一党,那不是找死是什么?现在连整个御史台都快被秦桧把持了,御史都不敢弹劾秦桧了,你拉着孙家和你一起做那些事,是想我孙家马上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吗?”孙琉逸语气坚定,甚至还带着一丝怒气,表示此事绝不可为。
“世伯,小子与世伯相交也八九年了。世伯一开始对我就另眼相看,不还是因为我父的原因。世伯也觉得朝廷对我父过于严厉了,由此可鉴世伯也是心有正义之人。何也牵涉到自家,就畏惧不前了?无非利益得失而已。然世伯可曾想过,家国天下,自魏晋以来,世家横行,为什么?人人都把家族看的比国家还重要,为了一家之私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世家把持朝政,天下官吏不惟徳不惟才,惟重出身门第。权贵毫无能力,只务虚,不务实,在其位不谋其政。及至前唐,才将把持中国朝政数百年的世家门阀清扫干净。但是家国天下的思想依然渊源流传。世人皆以家为重,国为次。否则何以北地千万军民百姓,不能抗数十万金军?因为人人都想着保家,指望着别人去卫国。如此人人惜命,则金人如入无人之境也,尽失我大宋半壁江山。”
张曜宗此番话讲的聪明,不去指摘徽钦二帝的弱智行为,把罪责推到百姓头上,这话如果徽钦二帝听到一定会很高兴。赵构也不会再为父亲,大哥的弱智行为背锅。当然这只是张曜宗为劝说孙琉逸才说的一方面。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钦宗这个最高指挥能把守城官兵都撤了,让一个江湖骗子出城去请天兵天将抗敌,结果骗子带着皇帝赏赐的金银珠宝溜了,将皇帝连大臣并全城百姓都留给了金人。这种皇帝被捉走受辱一点也不亏,可惜的是无辜受牵连的人。
“然则怎么改变家国天下的思想呢?唯有读书明理,然各人课业各有老师,不尽相同。如今连世伯还没有放下家国天下的固有思维,则天下之大,名师又有几何?所以必须由报纸来弘爱国,引天下士子,名士发声。方可改国人之思维,则万众一心,区区金人何足惧也?”
“官家南渡,收天下州府之兵,尽皆统一。此法亦无可指摘,收地方豪强势力,维护中央权威此为上策。但官家以莫须有罪名降罪岳元帅和我父可谓自毁长城,非为其他,亦为收权。然则如此对待忠良之士,莫不让天下豪杰心寒,及至今日,除吴玠,吴麟,李显忠等寥寥数将,大宋可还有能独当一面之大将乎?我当以报纸为天下豪杰呼喊,众志成城,北驱金人,复我燕云。则大宋国祚可延绵数百年。否则及金人二次入侵,朝廷无可战之兵,靖康之耻可复焉。”
“世伯惜身,则旁人亦可惜身,国道中落未久矣。当此国仇家恨之日,正该我辈振臂高呼,先人自醒,引导潮流,则重振国运就在我辈之手,他日青史留名,不光家族扬名,更可名垂千古。世伯可有意与曜宗一起做大宋中兴第二波名臣?”张曜宗越说越激昂。振臂高呼,一举一动都带着一种力量。
孙琉逸也被说的热血沸腾,跟着振臂高呼,却发现自己已经垂垂老矣,动作太大,差点闪了腰。
“贤侄真乃人杰啊。世伯都被你说的热血沸腾了,但是刚才世伯只是举举手,就差点骨断筋折。世伯老了啊,恐怕尽不了多少力了。”
“呵呵,世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曜宗也没让世伯上阵杀敌啊。侄子的意思是我与世兄深度合作,报纸一开始只做开民智,引导社会规范只用。指摘秦桧一事我想先用大字报行之。待报纸成为人们不可缺少之物时,再对秦党做攻伐之用。世伯不必担心受牵连。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有牺牲之辈。曜宗不才愿作这牺牲第一人。如我不堪秦贼之手,再无人拦阻世伯退却之意。世伯现在所做的不过是投身一可扬名立万之机遇。世伯也要想,锦上添花又如何?怎敌他雪中送炭之珍惜。现在普安郡王形势不如恩平郡王,但普安郡王无论人品,能力,志向皆在恩平之上。此时世伯不过小小好意,将来可就是从龙之臣。世兄入相也未可知啊。”张曜宗接着忽悠。
孙琉逸当然对从龙这个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向往的大目标吸引,但是孙琉逸也不是傻子,也在分析其中的厉害。秦党之猖狂现在已经令人发指了,中枢尽皆小人,王次翁、范同、孙近、韩肖胄、楼炤、程克俊、李文会、杨愿、李若谷、何若、段拂、汪勃、詹大方、余尧弼、巫汲、章夏、宋朴、史才、魏师逊、施钜、郑仲熊……凡秦桧所用之人,必远“士大夫有名望者”,悉数屏之远方。所用之人皆“世无名誉,柔佞易制者”,即使这样,秦桧也心存忌心,不到一年半载,必“诬以罪,罢之”如此一来,身边无人能长掌权势,以全秦桧自己的大权。除了小人,秦桧更是结党营私,凡秦桧老乡,皆登要途,更相攀援,其势炎炎,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