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高顺这一行人,不但马车里坐着被他绑来的蔡邕,板车上还躺着被他打晕的韩德,剩下的人手一个个都推着大车,满载着洛阳皇宫之中的藏书和粮草,就这样浩浩荡荡的从南门跑了出来。高顺本以为可以顺利的赶赴轩辕关,只可惜身后居然来了追击的人马,不用想,一定是在蔡邕府前逃走的士卒,回去报告了自己的长官。虽然不知道董卓为什么对蔡邕看的如此重,可是只要听着这隆隆的马蹄声,高顺就知道来的只怕不下三百骑兵。
高顺急忙指挥车队迅速出城,自己则是一直在城内,准备断后。眼见着一队骑兵飞马而来,已经组成了一个冲锋的阵形的时候,高顺就知道此时已经刻不容缓,好在众人基本都已经出了城门,高顺即刻让手下留下几个装运粮草的大车,堵在城门口,自己一把火就把这些粮草点了起来。
因为董卓驱赶百姓的缘故,其实洛阳城的四门早已经关闭,唯有西门有着百姓,被西凉军驱赶着往长安走去。因此高顺的人马虽然夺取了南门,但也只打开了一个城门,高顺这一点火,就连这唯一一个城门也被大火堵死,本来还在疾驰的西凉骑兵,也不得不勒马而立,眼睁睁的看着高顺等人出了洛阳城。
不过和高顺想的不太一样,这一对人马好像并不是来追他们的,因为这些骑兵眼见起了火,一没有准备去扑灭他,二没有打开其他城门追击,因此高顺判定,这伙骑兵的目标只怕不是他们。这个猜想连一盏茶的时间都没有就被证实了,因为洛阳的南门,此时正燃起了熊熊的火光。
坐在马车里的蔡邕漠然的看着这一切,不由得悲从中来。洛阳做为大汉帝都两百年,今日终究不过是消散在了一把大火里。这一幕仿佛似曾相识,就好像一百多年前的长安一样,被绿林赤眉一把大火,烧了个面目全非。当年的王朝国都,通都大邑,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了元气。昨日之长安,今日之洛阳,真不知道,我大汉的气运,还剩下了多少啊!
蔡邕在马车里感叹,高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既然没有董卓的追兵,大家还是赶路要紧。什么时候过了轩辕关,进入了颍川境内,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松一口气。因此高顺的命令,永远只有两个字,“快点”!如果什么时候变成了三个字的话,那就是“再快点”。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士卒的差距,那投降的洛阳兵马,说实话除了甲胄兵刃之外,再无其他。而陷阵营的士兵,甲胄根本就不是洛阳军身上那样的皮甲,而是真真正正的铁甲,重量可想而知。除去铁甲之外,还有横刀、长枪、弓箭,装备之齐全,令那些洛阳士卒叹为观止,最要命的是这样一直精锐的人马藏在洛阳成立,居然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毕竟高夜是把他们留在这里执行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的,可不是让他们去送死的,该备足的装备自然是一件都不会少。再加上有吕布和蔡邕的帮助,这五百人马在洛阳城里,几乎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掩藏了下来。
让洛阳守军更为惊诧的,就是这些人强大的体力,即便是背着这么多的负重,行军的速度却一点都不慢。哪怕是自己这样相较而言轻装上阵的士兵,想要跟上他们行军的步伐也有点勉强。最可怕的是那个领头的将军,不说那一身好武艺,就他表现出来的对军队的控制力,就足矣证明他是一个多么厉害的人。若不然,这一众精锐,如何甘心听他的差遣。
同样的想法也出现在蔡邕的脑海里,这个高顺自己从前没听说过,还是后来听了高夜的介绍才知道这是高夜的家臣,同时对他的来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高夜说他最擅长练兵,今日一见,果然非同一般。他手下的这些精兵,当真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说在自己府前大打出手,十个人叫板一百多个,不但没有一个受伤的,反而还杀了他们好几十人。
董卓的西凉军,可算是他手下的精锐了,可是和眼前这些士卒比起来,却依旧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如果蔡邕知道,高夜为了这支一千人的陷阵营,每年的糜费不下百万钱,或许他就不会如同现在这般惊讶了。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便是闷头赶路的高顺,还是被一支人马给截住了。斥候来报,五里之外有着大队骑兵的到来,估计不下千人,正是董卓军的人马。看旗号乃是一个“魏”字,只是不知道主将是谁。高顺闻言不由得大惊,如今刚刚渡过了洛水,离着洛阳还不算很远,四周更是平原,连个躲藏的地方都没有。遭遇了董卓军的大队骑兵,只怕是只能一战了。
说实话,此时也实在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高顺即刻下令,将大车摆放在外围,用以阻挡骑兵的冲锋,陷阵营就地列阵,准备作战。至于洛阳守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