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徐恪和李三省各有打算,徐恪是百般不愿的来向李三省道歉认错的,而李三省是打定主意给徐恪一个下马威,为难下徐恪,老夫子不发威,真当老夫不中用了?结果被李信这一嗓子给搅黄了。
“这位公子不知为何一直盯着在下看?”李信见徐恪一直盯着自己,心里有些发毛,大明官宦地主阶层龙阳之风盛行,李信对自己的相貌还是有点自信的,见徐恪在盯着自己,不由暗道,这人看似斯文清秀,难倒是个有龙阳之好的人?心里顿时给徐恪打上了敬而远之的标签,徐恪瞅了一眼桌上放着的资治通鉴,正是隋末农民起义那一段,他还不知道自己竟被李信当成了断背男,听了李信的话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李公子玉树临风,不觉生了亲近之感。”
在李信对徐恪有所偏见的情况下,听了徐恪这番话,更觉得自己猜测不假,徐恪的笑容在李信眼里也成了“淫笑”,李信不由“菊花”一紧,偷偷将放在身前的左手背到了身后,挡在臀部之上。
“李公子倒是生的一表人才,比我家瑞儿可是要俊俏许多。”张氏带徐恪来认错,有心奉承李三省,也就顺便夸了夸李信,李信连忙谦虚了几句,再回头看起徐恪,原来这就是孙家少爷,想起叔父所言他在课堂上看春宫,之前对其“龙阳”的猜测更是深信不疑,不禁暗生鄙夷。
李三省和说有读书人一样有个通病,那就是好面子,张氏一夸李信,李三省也觉得自己面子上有光,不由得起了卖弄之意:“信儿是我李家后辈中的佼佼者,十六岁就中了秀才,十八岁中了举人,今年便要去参加科举考试,来老夫这学习八股文之精髓。”
“想不到李公子竟是有功名在身的举人,妾身失礼了,”张氏一听李信是举人,而且也准备参加今年的科考,心中突然升起一个想法,便给李三省叔侄一个卖弄的机会,“方才听李公子三声叫好,不只是什么原因?”
“方才晚辈在读《资治通鉴》,正读到唐文皇勤政爱民,教授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不禁感慨出声,唐突之处,还望夫人见谅。”
“骗人!”李信话音未落,徐恪在一旁嘀咕了一句,李信感到很尴尬,张氏斥道:“不得无礼!”
“李老先生,犬子性情顽劣,顶撞了先生,妾身已经严加训斥,此次妾身登门拜访就是希望老先生能念在犬子少不经事,宽恕犬子一次,巡抚大人和妾身定然感激不尽。”
客套也都客套了,张氏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完全在李三省意料之中,离开孙府这么久了,气早已消了,李三省名气大是大,可生逢乱世,又是在陕西这一亩三分地上,巡抚的面子肯定是要卖的,但戏还得做足,不能丢了礼数,李三省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张氏随孙传庭也见了不少世面,对读书人那一套也很是了解,当下心领神会,对徐恪到:“还不给先生认错!”
徐恪也知道既然来了李府,这关就肯定逃不掉,当下也很光棍,对李三省鞠了一躬,道:“学生年轻不懂事,顶撞了先生,还请先生不要放在心上。”
“老夫岂会与你后生晚辈计较?”李三省顺着台阶也就下了,徐恪正心想这老家伙也没有趁机整我,人品还是可以的嘛,却不料李三省话风一转,“只是孙少爷性情顽劣,老夫怕是管教不了,若没有个法子,这课老夫也是教不下去的。”
李三省本想向张氏讨把“尚方宝剑”来杀一杀徐恪的威风,张氏心里却也有自己的打算,张氏也知徐恪自从大病一场之后性子有些顽劣,不如之前乖巧,明年春闱这道坎不知道能不能迈过去,如今在李三省家见了李信,得知他也是个备战会试的举人,便想将徐恪留在李府上与李信一同学习,互相督促。李三省说的话,正好给了张氏顺水推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