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杨子雍酒劲上头,并未听清杨亦姝后面说了什么。
他只是摸着手下的琴,不由自主的弹起一首曲调。
琴声怆然:“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杨子雍倒在杨亦姝的膝上,沉沉睡去。
……
武皇坐在龙椅上,手持的折子已看了好一会儿。
他抬起鹰眼,道:“好,好。”
两个“好”字,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说出。
“太子的这章奏折文笔高妙,辞以要害。每一条改革举措都环环相扣。从吏治到民生,都有全盘考虑。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可不简单呐!”
皇帝严肃的脸上暗自点头。
杨子雍跪道:“诚禀父皇。自从三县圈地案以来,儿臣以为地方吏治不仅需要罚,还需要治。这整顿方案,并非儿臣一人所写,而是集诸多大臣之意见。此折只是粗简大纲,还请父皇先行过目。还有许多细化举措,等儿臣与大臣们完善后,再一起联名上书。”
武皇帝道:“不错。太子虚心求教,集思广益,很有进步。这折子的思路很好,利于地方走向稳定局势。继续写,朕等着看你的成果。若是政务繁忙,早课就可以免了。”
武皇帝看上去很高兴。杨子雍很少受到父皇如此赞赏和重视,颇有些受宠若惊:“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
珠帘后,文穆皇后欣慰浅笑。霍南君安然坐在她身侧。
这奏折的内容,是吏部、户部、都官、上书省内诸多大臣一起编制的方案,最后由杨子雍执笔落稿。
这样大的手笔,不仅是皇上,文武百官都会引发重视。
一旦落实采纳,将成为太子政绩上的一记大功。
就在皇帝对太子赞赏之际,总管太监花公公进来,禀道:“皇上,东阳王求见。”
武皇仍然看着折子,头也没抬:“宣。”
传召后,东阳王入殿。
一身暗赭色朝服的东阳王,匆匆进殿来。
一到跟前,便跪倒在御案前,声音又惊又怒:“皇上!臣弟冤枉啊!”
这位武皇的亲弟,进门就行如此大礼。朝臣们都有些惊讶。
武皇略一抬头:“这是怎么了?”
东阳王道:“臣弟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但近日来,竟有小人污蔑微臣,请皇上为臣弟做主。”
武皇道:“到底怎么回事?起来说话。”
“是。”东阳王起身,愤愤的道:“臣弟听说,前两天左卫将军李道上了一道折子,弹劾臣弟是三县圈地案的背后主使。还污蔑微臣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这都是子虚乌有的事,请皇上彻查,还臣弟一个清白!”
这下,不仅是朝臣,连珠帘后的皇后与霍南君都愣住。
李道并不在殿内,但并不妨碍朝臣们看向同一个人。
他的儿子——李意正安静的站在太子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