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十一年,初。
新年的喜气还未散去,广武郡城中,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新春到来的喜悦。城北的军户巷也不外如此。由于去年郡府曾经进行了一次扩军,致使如今的军户巷中几乎是人满为患。原先军户巷附近的一些其余人家,也尽数在郡府的动员下迁至城中他处。
如今的郡城城北,已尽皆是军户人家。得益于郡兵之前对郡中民户们的帮助,新年之际,前来军户巷中拜年道贺的民户之中宗老里吏,亦是络绎不绝。
郡中其余民户,如今看待军户们的神情也早已不同往日。已有几户军户聘了媒人,欲娶民户之家闺女为妻。李延昭本人亦是赶上了这场热闹。作为军户们的特殊“家长”,随那些年长的媒婆上门纳采。
其实纳采之前,双方儿女早在共同的劳作之中结下厚谊。因此纳采之事,几乎未遇到什么阻碍。那些女儿家的父母们,也是欣然接受了未来女婿是郡府中军卒的事实。
对于这些帮助过自家的军卒们,民户现在普遍也不予抗拒,开始渐渐接纳他们,并乐意与之交往。新年之中,就可以见到不少民户中年轻人,在酒馆中与身束皮甲的军卒们静坐对饮的情景。双方相谈甚欢,见状宛如亲生兄弟一般亲热。
那几户欲娶民户之女的军户人家们,听闻媒人回报对方愿意结亲,也是早早备下聘礼,便在这年中时日,托李延昭与媒人们一道,将这些聘礼敲锣打鼓地送到亲家家中。
闻说意中人家中已下聘礼,那些民户闺女也是喜不自胜。各自又备信物,托媒人们带回给意中人。李延昭观这些民户女子,也皆是心灵手巧之辈,所赠信物,无一不是由这些女子们亲手绣制,或是荷包,或是香囊。其上多绣着比翼鸟之类,让人见之便为她们的手艺心意所折服。
民户之家,纳娶并没有这时高门之间所走的那一套纷繁程序。各自下达聘礼,回赠信物之后,此事便算是决定了。
纳娶所走这一套程序,李延昭皆是带着倪从筠全程参与。去年遭遇这小女郎逃难而来,李延昭已知其家人已尽皆不在,因此心中不乏怜惜之意,同病相怜之下,早已将其当做亲妹妹一般的存在。
而倪从筠虽仍未从失去家中所有亲人的阴影中走出,然而在刘仲康一家人及李延昭的悉心关照之下,也较之最初,开朗了不少。此时李延昭带她来参加这种事务,也正是想通过这些喜庆场面,消弭这小女郎心中阴影。
去年秋后,那几名杀害钟叔的凶手,也是在郡府主持下进行了斩决。行刑之时,一干宗老里吏都是在场。借由这几人的处置,来警戒流民中一干心怀叵测之徒,斩决之后,人头照例高悬城门,一月有余。
“阿叔,婚娶之事,便是如此吗?”小女郎眼见眼前这一番纷繁热闹的景象,脸颊上也飞起一抹红晕,仰头问李延昭道。
“巧儿,婚娶之事,正如你眼前所见,便是如此。”李延昭笑吟吟地答道。自从将倪从筠带回之后,她便一直唤他做阿叔。虽然李延昭觉得这个称呼,将他唤老了一些,然而却也是由得这小女郎去了。
倪从筠却不知李延昭从何处得知自己的小名。然而反复追问之下,李延昭对此却是笑而不答。看来她却是不记得逃难途中的自己等人了。
既已纳吉纳征,这些婚礼之事,便算是定下来了。待得去庙中请期之后,李延昭又细心地为即将婚娶的这几位士卒们,排好了假表。
忙完这一干杂务之后,李延昭便也结束了假期,自告别了刘仲康与倪从筠等一干家人,返回军中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