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毕,甄柔一仰而尽。
暮食随之开始。
甄姚从曹郑身侧退开,至甄柔对面席地坐下。
曹郑和曹劲是嫡亲父子俩,甄柔和甄姚又是自幼一起长大的堂姊妹,都是自己人。
在曹郑这里也显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又有先前的相谈甚欢,这场暮食倒也食得宾主尽欢,一直言笑晏晏。
当然,主要相谈的还是曹郑和曹劲。
大概觉得甄柔和甄姚两姐妹无可防备,也是自己人,父子俩也无甚顾忌地谈及时事政治。
就当前局势,从天下大势为开端,到某一州,乃至某一县的局势。
又谈及民生民情,以及用人选能,甚至于细到农业水利,行商走卒……辖地治理的方方面面。
再言及“求贤令”之后,辖地各世族豪绅的反弹,当下对他们该如何安抚,打压及重用并举又该如何处之?
最后论及中原内乱,外族趁势入侵之危?就此,父子俩定下,无论内战如何,绝不能抽调戍边守卫的曹兵,这是保我族不受外族践踏,亦是曹氏一旦兵败之后,能东山再起的救命稻草。
这些逐一谈下去,直至月上中天,父子俩才意犹未尽的结束谈话。
期间,甄柔一直陪坐在旁,也将他们父子俩的谈话悉数听尽。
也直到这个时候,甄柔才明白什么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更觉得脸上臊得慌,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怕就是说得她这样的人吧。
徐州文风昌盛,彭城为首,每月都有文学集会,供天下人文骚客有识之士各抒己见,或议天下大势,或议当今朝政,或议民生民情……五花八门,凡天下可议之事皆议。
此乃甄公对十常侍败北归祖籍后开办的,至今已有十余年了,加之甄公在文人士子间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使彭城文学集会在天下颇有盛名。
每月初一,都有各地的学子秀士带上自己的诗集画品,远赴彭城参与文学集会。
他们渴求自己的作品一朝被人推崇认可,名扬天下。
或是观点辩胜他人,也至此显达于世,被掌权者引为座上宾,一展抱负之余,功成名就。
文学集会乃她祖父甄公所办,她作为其后人,即便是女郎,也被引为座上宾。
以前在彭城家中的时候,她不像甄姚娴静贞淑,最是坐不住,那时兄长甄明廷还没去下邳就任,她就经常偷溜着跟他跑去文学集会,看众士子论天下比学识,听高人名士对他们的点评,有时兴之所至,她也会和兄长交流几回。因着听得多了,肚子里多少有点货,说道观点,或是品题秀士,也让兄长时而叹道,她是错投女儿身,不然他们甄家又多一才子,也可以继承祖父的衣钵了。
只是这个时候,同来的薛钦总会怒对兄长。
也在他们三个笑闹的时候,她和兄长为薛钦选了好几位人才收为己用。
那时她不过豆蔻之龄,当真是年轻气盛,被最亲近的人夸赞,免不得沾沾自喜。后面兄长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