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易州行将上大夫头颅悬于宫墙一事快马加鞭回报,朝臣们雄起议论纷纷。
武将嗤之以鼻,嘲讽道:“文弱书生,不能上阵杀敌,以为挂个头颅就能救国呢?哈哈哈,真是天大的笑话!”
护国公闻人仲分辨道:“辛国上大夫治国有方,又有雄韬大略,只可惜明珠蒙尘。”
上大夫的威名有臣殷治早有耳闻,他贵为三朝元老,十六岁高中榜首步入仕途,辅佐三代君王开创盛世局面。
他稳固朝纲,使百姓安居乐业,没有他就没有辛国如今的景象。只可惜永乐帝昏庸无能,上大夫又恪守君臣之道,许多事情束手束脚,才会不断让小人钻了空子。
“没有武力就没有天下!永乐帝错就错在养了那些无用书生。”有武官言辞锋利,眼看着就要暴跳如雷。
文官丝毫不示弱,当场辩论:“治理国家岂能逞莽夫之勇?永乐帝若能善待上大夫何至于国家灭亡!”
“你说谁是莽夫?如若不然,咱们散朝后撸起袖子干一场!”血气方刚的武官狰狞着脸,准备大干一场。
有臣殷治拍案而起,从中协调:“诸位爱卿的忠心本王都看在眼里,本王有武将驰骋沙场,开疆阔土,有文臣治国安民,修缮庙宇,如此朝野上下同心同德,才是本王之福,百姓之福啊!”
朝臣们听后不再争吵,纷纷跪地叩首,“主君英明!愿我朝民富国强,日月同辉!”
朝会散后有臣殷治独自召见了辅政大臣陈以乘,他看起来温润如玉,气质淡泊,颇有修养。
王晓荷已然认他为父,且她是王后,自己的正妻,是以有臣殷治尊称他为国丈。
“国丈今天在朝会上一言未发,让本王着实好奇,不知国丈有何想法?但说无妨。”
有臣殷治十分清楚他的性情,除了大是大非面前会挺身而出,其他细枝末节的事情都会躲在后面静静地旁观。
既然他问起,陈以乘便推心置腹地与他说一说心中的感想。
“上大夫乃辛国的三朝元老,有着建鼎之功。从前的辛国一穷二白,民不聊生,而其推行的国政,让辛国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摇身一变,与我国并足而立。永乐帝继位四十多年以来,大兴土木,沉溺声色,正是前两朝的积蓄才使辛国的国力没有损失根本。”
陈以乘叹息着,“虽然辛国兵马不如我朝,但百姓生活殷实富足,男耕女织,贩夫走卒遍布各地,而反观我朝百姓缩衣减食,寻常人家即使生下孩子也难养活,可是即便这样,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仍然源源不断地供给军费开支,长此以往,恐怕人丁稀少,百姓穷困潦倒哇!”
有臣殷治反复思量,分析着他的话,车臣国军武立国的模式延续了历朝历代,武官世家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稍有不慎,便会动摇国之根本。
圣武君父为他开了个不上不下的头,能不能安安稳稳地延续下去,还有待考量。
“实不相瞒,此前封相便和本王提及此事,与国丈之言十分苟同。只是如今形势逼人,若此时变革必然引起朝野轰动。当务之急便是先拿下辛国,易将军的人马已经攻占了王城,上大夫的首级便着人送回家中好生安葬吧!”
“君上圣明!”陈以乘拱手作揖。
有臣殷治又吩咐道:“有劳国丈挑选一些能臣将辛国上大夫的治国韬略进行编纂,以备将来借鉴。”
“臣遵旨。”陈以乘退出皇誉殿后,有臣殷治便赶往中殿,王晓荷此刻不在中殿,他便抱抱自己的亲骨肉,比上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