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去了市场才觉得这目标貌似有点太大,挺难实现,无他,人太多!
还有一礼拜就过年了,现在已经很正式的进入了抢购的高峰期,大人小孩,老头老太太,能动的都动起来了,整个市场人挤人。
俩人先挤到卖猪肉的那,刘妈妈点点钩子上挂着的猪腿,问多少钱。
摊主头都不抬的来了句九块。
“能便宜点吗?”怎么贵这么多。
摊主趁着递肉的空档扫了刘妈妈一眼,“大妹子,今天不讲价。”
刘妈妈也知道点行情,挑着差不多的,直接来了二十斤。
然后她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没人跟着拎包,二十斤肉真的很不轻,刚开始还好,慢慢的刘明宣就拎不住了,也不管地上脏不脏了,直接扔地上了,心里安慰自己,反正有两层塑料袋。
然后想要买全年货这事就很自然的被俩人给选择性遗忘了。
买完猪肉,刘妈妈目标明确的直奔水产市场。
水产市场那人也不少,老板忙的都没空给装货,分着袋让顾客自己挑。
而且价钱也还自觉的涨了两成。
先买虾,这没什么技巧,就是要活的,蹦的越欢越好,能挑挑的就是品种和大小。
买完虾就转头去买刘明沣小时候碎碎念的带鱼,带鱼没新鲜的,都是冰货,一条条的还是单独包装,冻的笔直,堆成一摞,自己挑,挑完就上称。
放下猪肉,刘明宣就蹲着跟刘妈妈一起挑,“不要黄眼珠的,那是外地的,要白的,看着眼珠是亮的,没有血丝的就是好的。”
刘明宣点头,俩人一通挑,最后也就挑了七根,不是说不好,只是这鱼个头有点大,七条就十四斤了。
这个头是不是有点太大了?她好像还没吃过二斤一条的带鱼。
“这称准吗?”刘明宣直接就问了。
这话题比较敏感,老板一听就过来了,指着自己家的称,给她挨个数秤砣(现在还用的是计量称,不是后来的电子秤。)。
“我们家这称您尽管放心,在这这么多年了,还没人因为这事找过门子,口碑一直就是好。”然后又拿起她们挑的带鱼。
放在眼前翻个给看,“你看看这大带鱼,肉多厚,多宽,两斤一条都不算沉。”
刘明宣本来就不是什么太懂行情,刘妈妈也被这老板忽悠的头晕眼花,觉得有道理,俩人很干脆利落的付了钱,抱着带鱼走人。
结果回了家拿家里的秤杆一秤,少了两斤。
本来应该是十四斤多点的,现在刚十二斤挂零,刘妈妈顿时就要炸。
“还特意问了的,那人嘚啵了一大通,就说自己家秤准。不行,回去找。”这不是差一点,差两斤呢,越想越觉得气。
刘爸爸刚好也回来了,三个人开车就直奔水产市场,路上刘妈妈怎么想怎么觉得亏,“这找回来也不合算啊,还搭了来回的油钱。”
刘明宣被逗的一乐,开玩笑,“那就算一块,让他们给咱们把油钱也一起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