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带因为经济发达,一直是国内最重要的汽车销售市场,尤其是占市汽车厂总销量的近半,是唯一还能和向阳厂势均力敌或保持优势的地方,这个打击是致命的,也是蓄谋已久的,完全把市汽车制造厂的气势压了下去。
柳依青新增加了一项工作,负责新兼并几个厂子工人的安置、培训,其实也属于以前一贯负责的打杂的范围。
市钢厂等几个厂子的兼并都是通过承担债务、安置工人、净资产折算等方式进入集团的,投入并不大,除了新厂建设用的彩色钢板大单已经下达钢厂正全力生产外,服装厂、化工厂完全是为了给集团的房地产开发储备土地,所以停、转产和人员分流的事已经开始。
大概是知道赶鸭子上架也不会有好效果,柳旭东和李卫青都默许了柳依青不接触厂子的具体管理,不过这些擦屁股的事难免就多了。
柳依青也急于给自己找到一个跟家里企业有联系、好让爹娘放手,自己又能够做主干出些成绩的事情,好摆脱眼前这打杂的境地。
回国后这一段时间柳依青发现向阳市几乎没什么象样的娱乐项目,既然自己必须要找到项工作,那工作和兴趣相结合无疑是个最好的选择,他给自己定的方向是餐饮娱乐,以及与此相结合的房地产开发,
东方大酒店已经归入集团旗下,老爹老娘同意给他练手,另外家里要盖的综合楼近期也要启动,后期的经营会是一篇更大的文章。
按柳依青的理解,综合楼经营不可能在低层次竞争,要作到市内甚至省内没有对手,服务项目和水平要直接瞄准BJ、香港,那就从眼下作准备,所以托人从从深圳和BJ各请了一个咨询公司设计东方大酒店的改造方案,包括装修、服务、菜品等各方面。
不过现在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老爹老妈已经明说自己创业不能动集团的钱和资源,这自然也包括贷款。
盘算下自己攒下的零花钱也就几百万,开始有些后悔这几年花钱太随意了,其他的一些股票、债券投资现在也不是变现的好时候,倒是马小龙那里收益不错,柳依青想着年底要好好的盘算下,怎么着也得筹到千八百万的资金才能运作起来。
打算归打算眼前的的责任还得要干,服装厂和二、三化工厂的人员已经开始分流,按和市政府的协议退休人员都归社保管,加上三家厂子就早已停产多年能走的人都走了,剩下的也就二百来人,然后三十五岁以内的青壮年只有五十多个,文化程度符合要求的都和前段时间招的工一样进厂培训,准备补充到新厂的生产线。
剩下的一百多人集团给出的政策是按工龄买断,在拿到三千到七千多元的补偿以后就和厂子再无任何关系,有七十多人觉着那样自己太亏,不肯签协议,公司就开始组织陪训,培训期间只发生活费,每天必须按时签到、签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