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是秦国正朝,也是赵政每日视朝之地。与昨日不同,今日赵政看上去神采奕奕,脸上虽极力收敛,嘴角却难掩笑容。大廷上的群臣看的疑惑不解,荆王掳芈良人而去、李牧又却秦军、咸阳侯谍无数……,没有一件事情能让人高兴,今日大王怎么会如此大悦?
“昨夜国尉禀告:壮士荆轲,潜入赵营一年有余,前日刺杀李牧。”群臣疑惑间,赵政微笑着开口。“其持李牧首级已入秦境,正赶赴咸阳……”
荆轲是谁?有些大臣知道,有些大臣不知道,可这都不影响他们的判断。右丞相熊启赶忙出列,高呼道:“天降壮士,剪除李牧。李牧已去,赵国必亡。臣等恭贺大王!”
熊启是诸臣之首,他高呼后整个大廷的朝臣都跟着高呼起来:“天降壮士,剪除李牧。李牧已去,赵国必亡。臣等恭贺大王!天降壮士,剪除李牧。李牧已去,赵国必亡。臣等恭贺大王……”
响亮的呼声响彻整个章台,王宫内外的僕臣、甲士、寺人、宫女闻言先是大惊,而后听请是群臣在恭候大王,一时人人振奋。章台宫内的欢呼持续片刻,之后才渐渐平息。
“李牧已死,赵国必亡。”赵政看向坐下群臣,开始说第二件事。“故而寡人明日便西去狄道,以迎大人,丞相、内史、国尉各司其职,以处国中、府中、军中之事……”
先秦时的大人不是指圣人,便是说身居高位之人。为了保密,自始至终赵政都没有说狄道有大夏国使臣,只说狄道出现大人,所以要前去亲迎。大人的称谓要比使臣更加准确,亚里斯多德四世并没有获得新国王攸提德谟斯的派遣,作为巴克特里亚王国使臣出使秦尼,他只是以已知世界最渊博、最睿智学者的身份拜访秦尼。
已知世界最渊博、最睿智的学者,意译过来就是华夏世界的大人或者圣人,而非史书上记载的‘长五丈、足履六尺’的巨人。
“敬告大王,狄道之大人,非我夏人,乃夷狄也。”李斯出列揖道。“天降夷狄之大人于狄道,乃天戒大秦之兆,大王万不可亲迎,当使人请去之。”
“咳咳……”李斯的进言让赵政有些不悦,他说完一个更重量级的人物也站了出来,这是他的老师荀况。“敢问大王,至狄道亲迎夷狄大人,欲于秦国行夷狄之道乎?”
“寡人心中并无夷夏之别,凡能强秦之计,皆可行之。”荀况入秦,拜为上卿,学识、名望,秦国无人望其项背,只是他推行的那套不可速速强秦,赵政对他只有尊敬,早无倚重。
“大王岂能以夷乱夏?!”荀况激动道:“若行夷狄之道,天将降大祸于秦也。”
“寡人心意已决。”亚里斯多德四世一如当年抵达郢都时那样傲气,他要求秦尼王在国境上亲迎自己入秦国,不然就折返巴克特里亚。赵政不但要亲迎,还要尊之听之。
赵政这样的态度自然让荀况大为失望。大王至狄道亲迎夷狄之大人,日后又怎么会再施行自己的学说?他离楚而入秦,正是希望秦国一统天下后,用自己的学说治理天下,没想到忽然冒出个夷狄之大人。
“退朝。”赵政说完自己心意已决便宣布退朝,出帏门而入路门。刚才不敢说话的群臣这时候才窃窃私语,李斯走到荀况身前揖道:“老师勿忧,夷狄茹毛饮血,岂有大人?”
“老师。”已成秦臣的韩非也对荀况一揖,他没说话。
“你怎知蛮夷就茹毛饮血?又怎知蛮夷无有大人?”李斯虽已是廷尉,荀况仍将他看成是自己的学生。“大王迎夷狄大人入秦,必行夷狄之道也。”
“学生以为夷狄之道虽入秦,亦未必行之。”韩非劝道。“荆王自称蛮夷,然西方之国使臣数入荆国,荆国未行夷狄之道也。”
“荆国是荆国,秦国是秦国,岂能相提并论?”活了大半辈子的荀况对楚国、对秦国看得很明白。“大王不听我言,他日必受其祸。咳咳…咳咳……”
楚国行孔子礼本之儒,荀况失望而去。秦国本以为可推行自己的君本之儒,没想到秦王竟要去亲迎夷狄大人。彻底失望的荀况一边咳嗽一边看向李斯。他看着李斯,李斯也看着他,李斯道:“老师寒疾未痊,还需静养。”
荀况看向李斯的本意是希望李斯能亲入曲台正寝,再度谏言,没想到李斯竟假装不觉,只关切自己的寒疾。他希冀的目光终变得黯淡,看来这辈子的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