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将国尉去职!卫缭不相信,一旁的右丞相王绾不相信,史官、寺人也不相信。这位‘见王亢礼,衣服食饮俱与王同’的国尉,几乎就是秦王第二。秦国灭列国、一天下之计皆由其出。荆王不用失社稷,大王用之一天下,这样的人岂能去职?
诸人大惊,唯有站在赵政身侧的赵高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但这丝笑意一闪而逝,没有任何看到赵高曾笑过,也没有任何人知道他对赵政曾说过些什么。
“臣……”不忿的卫缭提起一口气就想自辨,但看到赵政那张冷漠的脸,恢复理智的他这口气又瞬间涣散下去。秦王是什么人他很清楚,‘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穷困时易礼下于人,得志时也易吃人)’。秦国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最辉煌的时刻即将到来,确实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关头。
“臣……”卫缭又提起一口气,然而这口气也涣散了。他本想劝赵政万不可此时相决,更不可撤换王翦。可他话到嘴边又觉得不该劝。自己本可以在关东终老,但非要赌一口气入秦为秦王一天下;自己明明知道楚王不用己却不害己,秦王用己必杀己,可还是选择入秦。
自己寻死也就算了,为何不给秦军将卒留一条活路,让他们不重蹈自己的覆辙?为何不给关东列国、给安然让自己离开楚国的楚王留一条活路?真要让全天下人做秦王的俘虏,任其奴役?
“大王必悔。”心思几转的卫缭微笑,很平静的说道。
“寡人必不悔!”赵政牙齿又开始紧咬,格格直响。
“大王……”大半生怀才不遇,生平遭受的所有轻视与羞辱成了卫缭入秦一天下的全部动力。如今秦王也如关东君王那般轻视他、不珍惜他,刚愎而自用。百感交集间他说想什么,一愣神又全都忘了。“臣告退。”他草草虚揖,头也不回的离开。
赵政见他走拳头瞬间捏紧,目光死死紧盯着他的背影,希望他会留步回头。可惜的是,直到卫缭单薄的背影消失在阶下,也未曾停留半步。他最信任的臣子就这么毫无留恋的走了。
“大王……”王绾想再劝。
“滚!”赵政暴喝,把所有人吓了一跳。他又毫无理智的怒吼:“滚出正寝!滚出曲台!滚!滚!!”
“大王息怒!大王息怒啊!”王绾惶恐不安,然而见赵政怒不可遏,只能揖礼告退。身后的史官、堂上的寺人也跟着避退,这些人全部走后,赵政这才停歇下来,坐在王席上喘息,此时他才恢复几分理智。
他确实太急于求成了。荆国、越地漫长的海岸需要数千艘战舟才能真正封锁,即便那七百艘战舟不毁,也未必能阻止荆王之子避迁于海外。但是一统天下抵抗最激烈的就是荆人,荆人还差一点灭亡了大秦。如果此时不能将荆国贵族斩尽杀绝,他日自己死后,荆国贵族必将折返荆地,再举反秦的大旗。
自己可以集结全天下的甲士、全天下的粮秣扫灭荆国,那是因为自己受祖先的庇佑,后世的子孙能吗?且十年时间,荆国工匠做出了荆弩、炼出了钜铁、造出了海舟、制出了巫器与巫药,荆国由弱变强。几十年后荆国那些工匠又会做出什么?
荆王之子传承荆国的国祚,荆国工匠保存荆国的技艺,荆国童子存续荆国的武力。荆人的避迁之策与其说是避迁之策,不如说是复国之策,从开始构画为的就是复国。他们总有一日要打回荆国、反攻天下。现在不抓紧时间亡荆,他日大秦必亡于荆人之手。
一番思索,赵政的脸恢复先前的冷漠。他发现自己没错,错的卫缭、是王翦。他们或许是为了保存军中的老秦士卒,但正如淳于越说的,一天下后便不应再有老秦士卒,甚至不该再有秦人。只有当列国之人再无畛域之分,关中关东亲如兄弟,天下才是真正的一统。所以亡列国以后下一步就要‘亡秦’,只有‘亡秦’,没有秦人,才能有天下人。
从国尉府传来的讯报上看,荆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荆王从即位起一直在‘活荆’,结果就是朝堂上撕破最后的掩饰,何为荆、何为周辩说的一清二楚、泾渭分明。荆人不再沐猴而冠,假装自己是天下人,他们一反楚武王以来的尚周传统,直截了当废除了王号。
荆人是南蛮,秦人是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人将接替商人、周人未尽的事业讨伐蛮荆与蛮越,还有胆敢违抗天子之命的魏人和赵人,以及大逆不道的鲁人。
冷静下来的赵政越来越清晰所自己担负的天命,他万不能让荆人今日避迁于海,他日返天下以复国。
“来人!”他高喊,等仆臣有些仓皇的进来,他直接命道:“速召王翦至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