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又成一日?”王翦话一出口就被狂风吹走,他的神情则有些木然,脸上看不出任何的感情。“若三日可只守一日,我军士卒如何与荆人厮杀?若我军不胜荆人,我何罪?”
王翦被拜为大将军是赵政强制的结果,但从成为大将军起,他无时不刻不处于一种重压下。白林坠下城头不死让他生出一丝希望,但这个讯息给他更多是一种绝望。楚军士卒严密包裹在钜甲中,秦军士卒则大部分赤裸,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有破甲武器。但他们又全部受制于阵列,不能像楚军那样冲矛。
“来人!”王翦喊了一句,军吏迅速奔至木台下听命。“白林所部既不能夜战,当速携投石机以返沙海,明日与荆人相决。安契部留于大梁,死守城墙,以阻魏赵两军与楚军合军一处。”
王翦下达这道命令时,刘池大惊失色。这道命令等于是放弃争夺魏国武库内的两万套钜甲、十万支夷矛,而放弃魏国武库内的兵甲,等于是放弃这场战争的胜利。
“大将军岂能如此!”刘池张着嘴,几次想阻止都没有发出声。“无魏人之兵甲,我军何以胜?”
“以投石机胜。”王翦大手一挥,指着二十里外即将结束的会战。
“我能杀荆人者,唯投石机耳!”王翦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造成这种情况与那二十多万秦军手中多是劣质武器有关,他们并没有多少合格的酋矛和楚式夷矛。“无投石机则无以破荆人,然无投石机亦不能破魏国王城。破荆与破城孰重?破荆为重也。”
“既不再攻拔大梁,少将军此时再阻荆人何益?请大将军召回少将军。”亲卫之将王罗本不该说话,听闻王翦决定不再攻拔大梁城,忧心王贲的他趁机说话。
一个劝王翦不要放弃攻拔大梁,一个劝王翦如果放弃攻拔大梁那就应该召回王贲。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建议,王翦并未乱方寸,他没有理会身边的两人,而是再度喊了一声来人。待军吏至,他先是向西方大拜顿首,才道:“臣敬告大王:今大梁南城不拔,我军无以夺魏人兵甲。明日与荆王战,胜负远不及五五也。大王所遣之军万勿相援,若臣战败,大王当入函谷关以守……”
王翦这是在交代后事了。他不但放弃继续攻拔大梁,还建议援军不要靠近救援——加上白林的十万人,沙海秦军已多达七十万,但这非秦军的全部,最少中尉与卫尉还有四万。
和长平之战一样,长平之战最紧要的时刻秦昭王亲至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絶赵救及粮食’。如今赵政也赐民一爵,征召河东(19县)、上党(13县)、河内(19县)、三川(22县)、东郡(26县)未傅籍的十五岁以上男子以备万一。
十五、十六岁的男子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会超过1.2%,即便加上少量十四岁的男子,五个郡九十九个县两百多万人口,也不过征召了六万多人。这支大军已在赶来沙海的路上,但事已至此,王翦希望这十万人不要再赶来。他们最应该做的是战败后死守函谷关,设法与楚国议和。
此前召回白林所部刘池还想劝解,如今听闻王翦以直言进谏大王,他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来了。刺骨的北风灌入他张开的口中,几乎要将他整个人冰封。
“万岁!万岁!万岁……”霞光彻底消逝时,即便逆着北风,楚军十数万人的呐喊依然震耳欲聋。秦军再坚韧,阵列还是被楚军击破。但与以往破阵不同,畏惧军法、更畏惧游骑的秦卒在阵破之后没有溃逃,而是不再受阵列的束缚,抱着同归于尽的念头反冲向楚军。
秦人的反冲让楚军很是诧异,秦人不趁着天黑逃命反而冲上来送死,这实在有违常情。楚军不顾那些冲入矛阵与矛阵之间的秦卒,只对准奔到阵前毫无阵列的秦卒再度冲矛。当这些秦卒被他们用夷矛串起击破,最前排的矛卒立即回旋,转身攻击矛阵与矛阵之间的秦卒。
疯狂总有限度,当秦卒发现自己被楚军矛阵三面包夹,特别是被身后的楚卒攒刺时,恐惧终于浮上了心头,他们往没有攻击的南面奔逃。南面三、四百步外便是鸿沟,见秦卒奔来,浮桥上的楚军决心死守时,‘哗啦啦……’,巨大的水声响起,奔来的秦卒竟然慌不择路直接跳入了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