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不要大言耸听,也不要故弄玄虚。我要的是客观。”
在李宪的第二句话说出来之前,就得到了孙卫民的警告。
李宪还真就是想卖个关子的,现在被孙卫民呵斥了一句,他不免有些尴尬,索性将一些废话省略,直接进入了主题:“孙书记,这个不看好,分怎么说。”
“那你就详细说说。”孙卫民点了点桌子。
“嗯、”李宪挠了挠头,“这说跟您说吧,我看好龙江的短期形势,但是不看好此龙江的长期形势。”
在孙卫民询问的目光下,李宪摊开手掌,从目前的市场经济改革红利,说到了龙江省目前的产业结构,再说到地缘环境因素桎梏,最后说了到老工业基地在沿海工业带兴起之后位置旁落的事实。
可是最重要的一点他没说,就是东北在这一轮改革之下的滞后。
不过这件事情现在说出来,就显得有些惊悚了——那是十年之后才能看出来的事情。
哪怕它正在发生。
听完了李宪一条条的分析和论述,孙卫民的脸色沉了下来。
“孙书记,孙书记?”
沉默了好久,孙卫民才被李宪叫回了魂。
“啊。”他将皱成了川字的眉头略微舒缓,看着面前这个年轻的企业家,试探性的问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吗?”
可是问完,他就后悔了。
自己堂堂一个一号,竟然把想法打到一个只有二十多岁的小年轻身上,属实是病急乱投医。
“有!”
他却没想到,李宪快速的给了肯定的答案,而且非常坚决。
“哦?”孙卫民意外,“你倒是说出来听听,怎么整。”
李宪几乎是没有犹豫,伸出了三根手指:“从现在开始,兴工业,投科技,留人才。”
在没有回到这个时代之前,李宪经常混迹于各种社区和贴吧,对于家乡经济,在那个时候有相当的键盘侠和货真价实的经济学大能讨论。虽然各有各的讨论方向,不过最终汇集到一起,基本就是这三个路子。
“咱们龙江没有的自然环境恶劣,冬季时间长,农业肯定是不用考虑的,就算是经济作物种的再多,也没办法超越温暖且日照时间长的南方。”
“那你的意思是,放弃发展农业?”明显,这第一个说法,孙卫民就能不同意。
“当然不是!”李宪立刻否认,“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不论什么时候都必须抓。可是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这一番话下来,孙卫民微微坐正了身子。
李宪更进一步,“举个例子,就比如我手下的这个山特产开发公司。不就是以制药工业,保健品产品来带动了林区的林下资源开发吗?”
“孙书记,您要清楚一点,农业是根基,但是农业绝对不是出路。拿最简单的来说,咱们东北地区,一年有将近五个月的冰封期。在这段时间,绝大部分的农民都无事可做。只有同时发展其他产业,找到经济的突破口才能带动地区的发展。
可是您说,咱们龙江能发展什么产业?房地产,或许可行,可是咱们的地缘放在这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