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精彩的中国电影,浓烈的红色让人移不开眼睛!”——《世界报》
“色彩、结构、故事,都非常精彩,即使看不懂内容,也会因为那些出色的镜头所征服。”——《柏林晨邮报》
“张是一个出色的导演,将东方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法兰克福汇报》
上映后的第二天,绝大多数本地报纸都在唱赞歌,将《红高粱》着实夸奖了一番。虽然有一部分是李旭影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确实是觉得这部电影值得夸奖。
欧洲人终究对东方还是好奇的,无论是仰视还是俯视,就像大陆沿海城市的人,也会对内陆深山的吊脚楼感到好奇一样。
所以,当有一部基本符合他们预期的大陆电影拿来参展后,自然是各种喜欢。
这种喜欢无关对国家的善意,完全就是猎奇的心态,德国人嘛,连成人电影都分德国人看得和非德国人看得两种。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带善意的,但是很少,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是同情,就和30年后的白左一样,也正如卢梭所言:他们之所以去爱鞑靼人,为的是免得去爱他们的邻居。
所以另一个时空里,当网民们自尊心上来后,就有人开始说,张怡谋拍的那些电影是在向西方人谄媚。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黑泽明一开始也是被日本国内如此攻击——有趣的是,他的执导特点和张怡谋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说到底,谁让这个世界的话语权由白人掌控呢,而软实力是需要硬实力支撑的。
“其实也不用在意那么多,这些都是一些政治上的东西,仅仅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红高粱》还是很不错的。”餐厅靠落地窗的一角,李旭这么对巩丽说道。
“可你也说了,他们会因为这些电影而对中国得出负面印象的。”巩丽还有些不服气,这个时候的她还是很有民族自尊心的。
“第一个问题,”李旭笑嘻嘻的问,“没有《红高粱》的话,他们是否就不会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了?”
不等她回答,他马上又道:“第二个问题,你觉得拍一部宣扬中国地大物博的电影做宣传,对于欧洲人来说有多大的吸引了?而且,正确的做法难道不应该是,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吗?”
巩丽咬住嘴唇,有些不以为然,又有些迷茫。
“好了,小俐,我之所以对你说这些,并不是要你担任起什么责任来。这些牵扯到政治的东西,普通人可以不在乎,但是作为大明星,却必须要了解。”李旭又道,“姜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你知道的,在飞机上我给了他一个剧本,他看完了后只是让我去找陈主任,没给任何具体的意见,这就是谨慎。”
然而巩丽的关注点并不在这上面。
“我才不是什么大明星呢。”她的脸蛋上飞起两片红晕,眼波流转的模样颇为撩人。
李旭哑然失笑,也就不提这个,反正她今生也不可能移民李家坡了,随即拿起桌上的报纸晃了晃:“我的德文水准不高,但是上面的内容还是读得懂的,《斯图加特报》的的确确将你称赞了一番,说你……满足了他们对中国女性的所有幻想。”
说到这里,李旭的表情忽然有些意味深长:“相信我,这只是个开始。”
巩丽明显有些心慌,不仅垂下眼睑,双手也不由捏紧了几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