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考结束。
于青梅姐弟偶尔也来请教,李默还会解答,但热情度显然不如以前了,实际李默自始至终是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否则想掳获一个萝莉的心,岂不是太容易?虽然那样有点儿无耻。
李默将两张空白稿纸放在桌子,也不是稿纸,就是他裁成小张的大白纸。
一张稿纸上全是天书般的英文字母。
为了速度快,休想工整了。
写完后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最后完全成了鬼画符。不过李默自己能认识就行了。
李默进行做的是誊抄,也不完全是誊抄,抄的过程也等于重写了一遍,许多地方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每一行之间继续留下空白处,以便进行再次修改。
但二稿修改幅度不会像一稿这么大,三稿则是定稿。
进度也比他预想的,要慢上近半年,不过还来得及。
正在写作时,张干事带着几个人走到李家。李默收起稿纸,站起来替他们沏茶,张干事说道:“他们是县招生办的老师。”
李默愣了一下,他只填了一个志愿,那便是市一中,县里面怎么来人了?
“李默同学,你小考时写了一篇作文。”一人说。
“老师,你是指那篇《守护》?”
小考成绩还没有下来,县招生办的老师已经知道成绩了,当然,他们关心的就是哪些高分成绩,普通的数分,他们不会看了。然后看着成绩,都有点不大相信,因为第一名是266.5分。
后来包岭县小考也会时不时出现惊世骇俗的高分,但现在只是81年,看看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吧,小考能超过250分的就是凤毛麟角了。
更让他们郁闷的是,人家填的志愿是市中,并且就这一个志愿。
怎么可能考出这个高分,不说其他,一个作文就能轻松地扣掉3.5分,别要以为扣得多,就是扣掉这个分数,作文还依然是高分作文。
有的学生作文写得惨不忍睹,连改卷子的老师都读不下去,随便赏了几分算了。几个老师找来李默的试卷,其实还是志愿惹的祸,若是填写县中,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了。
先是看语文,李默就是在语文上扣掉了三分,自然0.5分,数学还是满分。不过他们仍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语文试卷,不要以为语文考了117分,比数学考满分难度往往还要大。
马上就看出问题了,作文是满分的。
满分作文?
可能吗?
请作家过来做作文,也要将你扣掉半分。
作文试题是我的家乡,李默试卷上的题目是《守护》,这问题不大,只要主题写家乡就行了。
几个人围着试卷看下去。
作文字数并不多,小考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写多少字作文。
但这篇作文也不算短:
《史记》里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因名曰丘云。圩顶,意孔子额头四周高中间凹陷。圩,又可以拆成土于,音同土淤。古代人在湖荡里填堤围田,正好四周高中间低,故他们将这种水利工程称为圩。
我的家乡就在一个大圩里,形似柳叶,故曰柳叶圩。有圩就有河,河曰曹河。
三国时魏吴于此相持数十年之久,由是有名,时常成为家乡人的谈资,不过我还知道另一段历史,另一段关系到一个王朝兴起的历史。
朱元璋囤兵和阳,城中乏粮,与诸将谋渡江,然苦无舟揖。正好赵普胜、俞通海拥众两万,船千艘,据巢湖结水寨。因他们与庐州左君弼有隙,惧怕为左所袭,派使来请求投附朱元璋。朱元璋大喜地与徐达击掌说:“方谋渡江,而巢湖水军来附,吾事济也。”
但船队到达柳叶圩时,赵普胜听说前往和阳的河水浅涸,恐于此进退失据,为元军察觉,心生犹豫之下,率众投奔了陈友谅。正在这关键时候,天降大雨,川谷流溢,朱元璋立即派人将余舟接到和阳,轰轰烈烈的采石矶战役也拉开了帷幕……
柳叶圩有镇,名曰曹镇,东南高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