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这红夷大炮,明朝一直这么叫,他方才扫视那么多模型,便脱口而出了。
王彦有些尴尬,旁边的毕懋亮立时说道:“殿下,这种火炮还叫鹰隼铳或者半蛇铳!”
当年徐光启引进火炮时,对于西夷火炮,有一套称呼,只不过红夷大炮更形象,所以多用红夷大炮这个称呼。
“鹰隼铳。”王彦忙笑道:“伯理事误会了,我们这边一直是这么称呼的。”
说着,他看向那模型旁边比红夷大炮还大上多倍的火炮,有些惊讶的问道:“这门火炮叫什么,看样子至少有六七千斤重啊!”
“这是大蛇铳,又叫西洋炮!”毕懋亮说道。
伯应理也开口说道:“这还不是最大的,一般是用于要塞,小一点的四五千斤重,主要用于战舰底层。”
西方三层战舰,为了保持重心,一般底层放十八磅重炮,上面的火炮量级,逐层减少。
王彦不太惊讶,因为他几年前就已经知道,当初明朝从海上打捞上来的红夷炮,不过是西方武装商船上的火炮,大概也就十二磅炮。
按着西方的说法,四五千斤的该是十八磅炮,明朝的红夷大炮多是两三千斤的十二磅炮,而这门六七千斤的应该是三十二磅炮。
西方装备四五千斤重炮的舰船也不多,且大多在西方,没事不会开到东方来,海上运动的多是武装商船。
“这种炮能造吗?一门多少钱?”这样的东西,大明必须有,王彦摸了一下模型,抬头问道。
“能造!”毕懋亮肯定的点点头,“工部铸炮坊,百斤铸炮精铁,大概六两银子左右,铸造一门这样的火炮,原料加上人工技术,不会超过五百两。”
在工业革命之前,技术方面其实并没多大的差别和鸿沟存在。
五百两一门,说实话有点贵了,但大明朝经济总量,至少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硬是要造,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彦沉吟一下,“孤会让兵部根据需要下单,你们准备与工部作坊联系,为他们提供技术,先造一批出来。”
毕懋亮忙道:“殿下放心,我们一定帮工部将炮造出来。”
明朝现在主要的火炮,都是十二磅的红夷大炮,十八磅的都比较少,现在居然要造三十二磅炮,跨度可以说非常大。
不过相比于这些巨炮,王彦更敢兴趣的其实是六磅、七磅左右的小炮。
王彦看了看众多模具,忽然看见一门小炮,明显是用于野战的。
因为它放在炮车之上,炮尾珠被卡在弧形的铁槽内,可以根据不同的射击角度,将尾珠用铁栓固定在不同的角度。
炮车则只有两轮,车尾圆环,可以被马拖走。
王彦见了立时来了兴趣,“军中反应,佛郎机炮气密性不足,射程近,威力小,无法满足军中需求。自生火铳装备军队之后,步军火力增加,但炮队的实力却跟不上,限制了军队灵活作战,你们有没有改进的野战火炮。”
伯应理早看见王彦注意到那门小炮,他当即说道:“亲王殿下,这种炮是勃艮第大炮的改进型,准星和照门配合炮尾的炮轨,可以快速调整炮口进行快射速瞄,关键他由青铜制造,十分轻便,两匹骡马就能拖动,非常便于机动,很符合殿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