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襄吩咐亲卫把守好府邸,命心腹把守堂外,等几名亲信将领被叫来,众人简单说了几句,姜襄将胡为宗带来的消息,还有大明楚亲王希望他们起兵的事情告诉了高鼎、牛光天等将,随即闭府商谈。
“诸位都是我的心腹,现在宁完我那厮奉多尔衮之命,欲剥夺我们兵权,满清的刻薄寡恩你们是知道的,一旦失去手下人马,我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姜襄看着几人,神情愤愤,“况且我们本是汉人,今有楚王之令,本镇欲伸大义于天下,你等可愿相随!”
高鼎、牛光天还有姜家兄弟,见姜襄看着他们,俱都站了起来,高鼎立时一抱拳,“满人入关以来,肆行陵虐,不得人心,末将自然跟随军门,没有二话可说。”
牛光天也立刻表态,“早就想反他娘的,某誓死追随军门!”
姜襄投靠满清之后,多有功劳,然而不仅没得到封赏,反而不断受到训斥和责难,官衔还是大同总兵,十年没有一点变化,他手下的将领自然也不可能得到升迁。
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十年,却没有一点向上爬的机会,现在甚至还有可能被踢下来,任谁也会充满了怨气。
几名将领纷纷表态,姜氏兄弟自然也是站在姜襄一边,支持反正。
姜襄满意的点点头,豪气的一挥手,“好,既然众位弟兄都赞成,那我们就同心协力,共襄大事!”
胡为宗见姜襄与大同镇的将领,都愿意举事,心中高兴,拱手笑道:“军门与众位将军一心,大事以成一半!”他顿了下,接着道:“这另一半,就要看军门的计划了!”
姜襄对于起事,早有准备,但是他想的情况是明军北伐,他在大同起事,从后面配合明军作战,可此时情况有所改变,是他先动手,明军再进行支援。
姜襄摸了额下短须,沉思片刻道:“现在清军主力俱在南阳和淮北,北直和山西都十分空虚,本镇起事之后,无非向东和向南两条路。向东攻下宣府,威胁北京,天下必然震动,多尔衮定会急速调兵平叛,而我们未必顶得住。”
姜襄毕竟经历过崇祯平寇,关外对战后金,以及清军入关,等一系列战争的人。他的熬到现在,同时代的名将几乎都快死完,他便也熬成天下能数得上名号的大将了。
虽然这次起事与之前的计划完全不同,但他也同样很快分析出了一个方案。
胡为宗皱了下眉头,心中思索着,从效果上来说,姜襄如果攻击宣府,跃过长城威胁北京,那清廷调兵回援必定不会有任何迟疑,立刻就能解除明军在南阳和淮南面对的困境,只是清兵一旦迅速回援,姜襄以宣大之地,未必顶得住清军的反扑,而楚王整顿南明内部,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北上,所姜襄考虑的也有些道理。
“军门的意思是向南打太原,收取三晋之地?”胡为宗问道。
姜襄点点头,“大同一地,不足与满清相抗,若取全晋,则北有长城之固,南有黄河之险,东有太行之雄,兼山西巡抚宁完我就在城中,本镇拿下他,太原唾手可得。再者,满清南侵,为筹集粮饷,对山西之民横征暴敛,以至使民怨沸腾,且不少粮草还屯在太原等候运输,本镇若得之,钱粮立足,到时登高一呼,河东之民,必然群起而应本镇!”
高鼎和姜氏兄弟听了姜襄的话语,心中振奋,似乎已经看到山西一地群起而应,大军攻城拔寨,建功立业的场景。
“说道粮饷,介休范家,灵石王家都可以抄之,以充军资!”胡为宗听了姜襄的计划,忽然补充了一句。
听到他的话,高鼎、牛光天还有姜氏兄弟,先是一愣,然后互看了一眼,目漏凶光,眼中都透露出了贪婪之色。
清兵入关后,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对此,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曾建言:“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因此,满清政权对山西商人多采用招抚政策。
顺治初年,满清便将曾屡次帮助满清向关外输送违禁物资的富商范永斗召为内务府皇商,赐产张家口,受清廷委托,往来关内外,岁输皮币内府。
满清在进军中原的过程中,及历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大都得到过山西商人的财力资助。
这些山西商人中,最为可恨的就是以范永斗和王登库为首的八大皇商。这些人很早就对满清进行政治投资,等清廷入主中原后,他们自然得到了回报,各个家财巨万。
清廷在山西加征粮饷,三晋百姓苦清久矣,让姜襄觉得他起事有一定的民意基础,而清军从山西各府征集的粮饷,又为他起兵提供了兵饷,若是在抄了范家老巢,那招募义军的钱也有了。
想到这里,姜襄心中有些急切起来,“这次起事,关键是要在清军没有反应过来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