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人在陶家过了年,然后又住到了正月十五之后,才回到了参场子。志新当然是提前好几天就回去把所有的屋子都烧了火,等老爷子他们回去的时候,屋子里已经烧得非常暖和了。
由于学堂正月十八就开始授课了,所以文翰他们就没有回山上。女孩们只有静雅留在了镇上,反正景辉已经快两个月了,也就比较好摆弄,用不着静涵她们一大些人帮着照看了。静涵在镇上住了这几个月,觉得浑身都难受,所以强烈要求要回参场子。静婉和静娴都是跟着静涵的,静涵到哪,她们就跟着。
陈氏把静雅留在镇上,也是有别的想法,静雅已经十二岁了,这眼瞅着就快该说亲。要是一直住在山上,可就耽误了孩子的亲事。所以陈氏把静雅留下,让她帮着慧心看见做饭。要不然慧心伺候着景辉,还有文翰哥俩,也实在是忙不开。
回到了参场子,山上依旧是大雪覆盖,这时候,村子里的人要来山上砍伐了。这棒槌的参土,要是生长七八十年以上的老林子,一次性全部伐掉,然后才能用来栽参。并且是今年要用的参土,就今年现伐出来。有的林子如果是前两年伐的,那种也不行,用参农的一句话,叫做跑了阳。所以村子里每年都要往上报今年要用的林子面积,然后在正月的时候上山伐木。
之所以选到正月,是因为这个时候林子里的雪经过了一冬天,都很实成了。这样伐掉的树木,比较容易运出去。林子里好木材是要上交到衙门里的,剩下的才能留着村里人做棚什么的用。两千来丈的参土,大概就是两垧多点地,折合成亩,大概就是三十多亩,不到四十亩。村子里几乎家家都上来干活,有牲口的人家,还要把牲口也牵来,好用来拖木头。
村里人忙活了十来天,才算是把今年要用的林子全部伐倒,然后把木头运到了外面,靠近道路的地方。过几日,衙门里就会派人来把木头弄走,基本上也就是卖掉罢了。
静涵他们自然也没闲着,林子被砍了,好木头弄走,稍微差一点的留给村里人。但是还有一些树头枝桠什么的,都是烧火的好东西。于是孩子们就拖着小爬犁,每天都去拖柴禾。志新哥俩也当然是要一起的,他们把木头用锯截开,然后装到爬犁上,再让孩子们拖回来。家里的牛车用不了,但是可以换成大的爬犁,这样的爬犁可是能装不少的木头呢。孩子们太小,志新不敢让他们赶牛爬犁,所以老爷子就每天赶着爬犁,来回的拉柴禾。
其实谁都知道这些树头枝桠是烧火的好东西,可是村里人却没有来弄的,因为他们离着太远了,不值当。村子周围就是林子,随便弄点就行了,谁愿意跑这么远来受累呢?所以只有许家一家在这拉柴禾。
大家忙活了十来天,早晨吃过饭就去拉柴禾。等到下午回来,志新和志明他们就在外头支上锯架子,然后把捡回来的柴禾都锯成一尺半长短。粗的还要劈开,然后抽空全都摞起来,这样等夏天干透了,就能烧火。山上好几个房子,还要给庆年那里送去些柴禾,所以就得多攒些,省得不够用的。那勤快的人家,光是柴禾垛都能攒好几堆的。
忙忙活活的,一转眼就到了春天。又是一年好春光,山上的树木开始泛青,地上的小草也吐出新绿,星星点点的小黄花悄然绽放。静涵领着静婉和文宣他们,又开始了进山采野菜的日子。
今年文翰、文成,还有静雅都不在山上,静涵就成了岁数最大的,静婉他们对静涵都是信服的很,所以都很愿意跟着静涵上山。
这个季节里,山上的野菜可是丰富的很,大叶芹、燕儿以、山菠菜、山糜子,还有刺拐棒等等,满山都是。孩子们也不管哪样,见到了就采,反正都是好吃的。
“二姐,咱们采的差不多了吧?再多了就背不动了。”文宣看着背筐里的野菜,都快要冒尖了。
静涵看了一下,几个人的背筐都装了不少,真的是很多了。“行,咱们回家。今天问问咱奶,能不能包点饺子吃。”这大叶芹包饺子可是好吃的很,静涵已经馋了两年了,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吃得上。
孩子们回到家里,静涵就跟陈氏说起来想要吃饺子了。陈氏一听,就拍手笑道,“好啊,这有啥难的。正好你爹今天去给文翰他们送东西,顺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