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461.第461章 、大清帝国的昙花一现(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百五十二章、大清帝国的昙花一现(下)

    总的来说,由于在后勤方面享受“后娘养”的待遇,所以陈新大帅发动的第二轮济南攻略,依然非常缺乏科技含量:既没有飞艇和飞机的轰炸扫射,也没有通过【随意门】对城市内部展开的中心突破和斩首战术,只是由陈大帅亲自带着六万登州军,拖着火炮向西一路平推,准备轰开济南城墙打进去。

    而且,由于需要沿途扫荡各个据点,并且在交通要道上驻留一部分兵力来保卫补给线,所以当登州镇的军旗竖立在济南城外之时,陈新大帅麾下能够用于攻城的有生力量,已经只剩了两万五千人左右而已。

    然而,即使是面对这样一个看似并不强大的对手,皇太极依旧没有迎战破敌的信心。

    一个无可掩盖的事实是,大清王朝的家底实在是太单薄了!

    而另一个无可掩盖的事实则是,满洲八旗已经再也死不起人了!

    要知道,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全族的时候,表面上的统治疆域看似已经延绵数千里,堪称当世之大国。可事实上,当时整个辽东的女真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区区十几万人,之前的女真内战,叶赫那拉部出兵一千就已经算是兴师动众了。至于努尔哈赤的核心嫡系“建州女真”,更是只有寥寥数万部民而已。

    所以,那会儿的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才会在国书中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

    到了皇太极上台之后,他创立了汉军旗和蒙军旗,又逐渐把一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抬旗”,融合进了女真人当中,这才使八旗的总人口达到了三十万之众。由于皇太极在位期间一直征战不断,消耗了大量男丁,所以这三十万人口当中的男丁最多也就是十万左右,而这十万男丁若是再减去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真正可以上战场的成年壮丁最多是也就六万人。如果不是依靠八旗制度,把女真人的战争潜力发挥到了极限,仅凭如此单薄的人口基数,女真人根本就不可能统一辽东,更不用说入主中原了。

    由于人口和兵力的限制,女真人与明帝国之间的几次大决战,像萨尔浒大战,宁远之战和大凌河之战都是倾巢而动,征集了国中十三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全部男丁上阵。在此次八旗入关之时,由于前一阶段大凌河血战的消耗,八旗军的总兵力已经减少到了五万多人。即使加上汉军旗、蒙军旗和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同盟军,最多也就是八万人上下,若非关宁军的集体倒戈,这点兵力最多也就够武装打劫罢了。

    然后,在北直隶、山东和南直隶的一系列战事之中,满洲八旗又损失了数千之众,且一时无法补充。再接下来,随着辽东故土的整体失陷,留守关外的十多万八旗老弱妇孺,也随之灰飞烟灭。

    等到北京之变爆发后,虽然关宁军并不想把事情做绝,而是让开城门,主动释放聚居于北京城内的八旗军家属离开。但在沿途地主民团的频繁袭击和明朝降军的倒戈叛乱之下,当时滞留在北直隶境内的旗人们还是死伤惨重,最后只有大约六成的旗人成功逃到了山东德州,得到了自己人的保护和救援。

    于是,待到登州军发动第二次济南攻略的时候,整个大清也只剩下了三万多比较能打的满洲八旗兵,外加五万多不太能打的八旗老弱妇孺,论规模大概跟蒙古草原上的一个顶级大部落相差仿佛。不过这个迁入了中原腹地的“满洲部落”不种地也不放羊,只是一心一意地抢劫和屠杀汉人而已。

    当然,除了这三万多名八旗兵之外,皇太极的手里还有汉军旗、蒙军旗、科尔沁等东蒙古部落的盟军,以及打着大清旗帜的明朝降军、闻香教降军和地主乡勇团练等武装力量,全部加起来不下二十万之众。但除了蒙军旗和汉军旗之外,都是只可共富贵而不可共患难的墙头草,眼下已经变得非常之不可靠。

    尤其是以科尔沁部落为首的东蒙古援军,在确认了大清已经尽失辽东故地,连北京也换了主人,八旗残部被困在中原进退两难之后,原本随驾驻扎在济南郊外的两万东蒙古援军,立刻扯掉了大清的旗帜,没跟皇太极打一声招呼,就果断撕毁了盟约,拔营离开,准备跳出中原的这副烂摊子,火速返回草原老家。

    在北上途中,一支科尔沁骑兵甚至还在德州洗劫了八旗眷属的财物,一点都没念及多年结盟的情分。

    这些蒙古人想要回家,就得穿过关宁军占据的地盘,不过既然吴襄和祖大寿这两个著名墙头草,连跟丧家之犬的女真八旗都不肯撕破脸,自然也不会跟这些一心回家的蒙古骑兵死磕。所以,在跟关宁军讨价还价一番,商定了买路钱的数额之后,这些蒙古人便顺利通过了长城关口,回到科尔沁草原上蛰伏了下来。

    ——虽然科尔沁部落这种落井下石的做法,似乎有些不近人情,或者说是背信弃义,但在环境严酷的草原上,生存规则一贯就是这般的弱肉强食。只有足够强大的霸主,才能得到众多小部落的臣服和效忠,希望得到强者庇护和分享好处。反过来说,任何强者一旦露出了颓势,接下来的命运就铁定是众叛亲离。

    不管怎么说,东蒙古同盟部落的集体叛离,还是给了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廷以沉重一击。连带着汉军旗和蒙军旗也有些不稳起来,很快就出现了零星的开小差逃亡现象。其中一部分逃亡者在山东就地当了山贼土匪,另一部分逃亡者则在关宁军那边找到了新工作——满清的汉军旗之中,有不少人原本就是被俘的关宁军改编而来。同样在关宁军的编制里,也有不少蒙古骑手的岗位。

    面对着这样一片人心惶惶的崩坏之局,焦头烂额的皇太极,再也没有心思跟登州军在济南死磕:八旗兵只剩了这么几万人,而且孤悬中原得不到补充。且不说登州军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况且就算打赢了济南这一仗,又能怎么样?如果把最后的本钱也折损在了这里,他这个所谓的大清皇帝又还能剩下些什么?

    跟任何游牧民族的蛮夷可汗一样,在眼下这种时候,皇太极也不会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

    于是,当登州军再次逼近的时候,清军很没骨气地又一次放弃了济南,仓皇向西退往运河畔的东昌府。

    ※※※※※※※※※※※※※※※※※※※※※※※※※

    然而,当英明神武的大清皇帝,带着他的八旗大兵远逃千里之后,山东济南府的汉族地主缙绅,却硬着头皮为了保卫大清帝国治下的最后一座省会城市,再次与“倒行逆施”的登州军展开了殊死的厮杀……在铺天盖地的炮火轰击之下,济南府的乡勇团练们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先是在城墙上被轰死了近千人,但依然死死守着城墙的各处缺口,用灰瓶、金汁、万人敌和霰弹,打退了登州军的两次突击。

    在济南城墙被炮弹砸得大面积坍塌,再也无法据守之后,这些乡勇又退入城内街坊,在巷战之中跟登州军周旋了一天一夜,利用复杂的地形,成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