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5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凌玉被送客后不久,刘伯温的儿子刘琏突然有一天闯进刘伯温的卧室,说:“城里来了几个身穿锦绣的淮西口音的人。”刘伯温扔了手中的筷子,跑起来到院子里张望,但刘琏却带了点失望的口气说:“他们穿城而过了。我以为他们京城里的人是来看父亲您的。”

    刘伯温的肺里发出剧烈的嗤嗤声,脸色惨白,指了指儿子,大概是想要骂几句,可由于紧张,没有说出话来。

    刘琏不是他爹刘伯温,自然就不明白老爹的恐惧产生的源泉。刘伯温以为那几个淮西口音的人中会有朱元璋。虽然理性告诉他,朱元璋不可能来处州,但他还是会胡思乱想。

    朱元璋亲自去侦查大臣这样的事件不是没有过。刘伯温在弘文馆的一位同事,曾为陈友谅工作的罗复仁就曾受到过这样的“皇恩”。罗复仁和刘伯温的性格很像,秉性刚直,能言敢谏,在朱元璋面前敢于直陈意见,朱元璋表现出很喜欢他的样子,称他为“老实罗”。突然有一天,老实罗正在家里读书,几个人进了他家院子。他定睛一看,吃了一大惊,原来正是他那伟大的皇上。朱元璋观看了他的房子,发现这房子破烂不堪,在房间里迈的步子稍大一点,就会尘土飞扬。朱元璋对这种苦行僧的生活很满意,说:“大贤人怎么能住这样破烂的房子?”回宫后,他就下令赐给老实罗一座高大豪华的宅第。

    “世事难料!”刘琏有一天正在读书,突然听到父亲刘伯温没头没脑地说了这样一句,他问询,得到的回答是:“天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所以,我必须要小心,加倍地小心。”

    刘伯温说这话的时候,左手毫无生气地垂着,右手的五根手指震颤着。刘琏叹了口气:“老爹真的老啦!”

    朱元璋来信

    刘伯温有时候并不老。1371年阴历六月,朱元璋西征兵团攻陷明玉珍的儿子明升的重庆,明玉珍帝国覆灭。这是一次值得庆贺的事,但朱元璋遇到了一个小难题。钦天监的人对他说:“太阳里又见黑点,而且已经三年。”朱元璋曾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太阳曾出现黑点,他的一员大将胡深被敌人处决,他不知道这次太阳里的黑点预示着什么。

    本年阴历八月,朱元璋想到了在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物刘伯温。其实朱元璋根本没有想理刘伯温,但这种天象的事,他手下那群人种居然没有一个可以解决。钦天监的工作人员讨论了很多天,给朱元璋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叙述了自有人类以来太阳黑子的历史记载,并且认定太阳出现黑子必然是不祥之兆,因为每次太阳有黑子出现,都会有灾难的事发生。天灾也有,人祸也有。可这些人只会总结,不会推理,当然更不会预测。

    朱元璋发了一回怒,钦天监的人就跪在下面浑身发抖。谁都明白,发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于是,朱元璋就想到了刘伯温。想到刘伯温,在他看来,应该是无可奈何的事。

    朱元璋给刘伯温写了封信,信中说:“万恶的重庆政府已被我解放,举朝欢腾,天下人欣喜若狂。我现在的疆域比之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已不算少了。你之前曾说过,元王朝是以宽而失国,所以我认为治中国,非猛不可。不过那些恶人是非常厌恶严刑峻法的,所以诽谤国家,总搞小动作,我很头痛。这可能是最近天象有变的缘故,最近太阳中出现黑子,不知道灾祸从哪里来、什么时候开始。”

    接着就是朱元璋最狡猾的地方:“你住在山中,身边肯定有些奇能异士,你可否和他们请教一番,研究出个推理性的报告,交给我?”

    谁不知道,刘伯温最善于观天象、识变化,还用得着去请教别人吗?朱元璋其实最核心的意思是,即使你把这件事办了,我也认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

    信的最后,朱元璋又假惺惺地说:“上次你儿子来送感谢信,由于我太忙,没有问您的身体如何,我现在差人去给你送信,你就不要给送信人礼物了,只请他吃个农家菜就得了。我想你现在肯定不亦乐乎,山里空气好,你又没有什么烦心事。所以赶紧把这件事办了。”

    刘伯温接到这封信后,陷入沉思。他内心开始了波涛汹涌。一方面,朱元璋重新想起了他,这使刘伯温燃起了他潜意识里“安邦定国”的欲火;一方面,他又恐惧这种事,因为自1368年以来,和朱元璋打交道成了他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

    他很矛盾,真的想不理尘俗事,一直到死去,但又不敢和朱元璋这样说。在矛盾重重中,他的欲望战胜了理智,他拿起笔来,准备写下关于太阳黑子的推理报告。但他没有直写,而是先恭贺朱元璋解放了重庆,然后才说到太阳黑子的事。

    刘伯温认为,太阳黑子的出现并不绝对地证明就有什么灾难的事发生。这话他早就说过,为政当宽猛结合,该宽要宽,该猛要猛。这其中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全在自己的本心。

    朱元璋读到这封信后,放下了心。就在1371年阴历八月之后,朱元璋曾多次向刘伯温请教天象问题,刘伯温都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

    当人们在1371年最后一个月看到刘伯温时,刘伯温的精神似乎好了很多。这和他重新与朱元璋建立了联系有着重要的关系。

    他那蜡黄的脸有了一点点红润,他的左臂偶尔也能听从他的指使,他还能以年轻人的速度爬上青田山,欣赏山下的景色。

    有那么几天,刘伯温认为枯木真的会逢春。朱元璋的来信越来越有人情味。问候他的身体,问候他的家人,偶尔还会用几个可怜的字追忆一下两人并肩奋斗的情景。这让刘伯温产生了梦幻般的感觉:皇上在他人生低谷时终于拉了他一把。

    不过,他那极富智慧的头脑偶尔会跳出来警告他:狗是改不了吃屎的。

    这话当然是提醒他,朱元璋只是暂时利用他,现在的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只是个工具,是一把扫帚,打扫完房间后,扫帚仍然会回到墙角,从来没有人会把扫帚放在房间正中央。

    刘伯温没有重视这一警告,于是,他最后余生中最大的波澜“谈洋事件”出现了。

    谈洋事件

    谈洋事件包含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这样的:青田县南60公里处有个村落叫谈洋,这里是处州的边缘地带,和温州接壤,同时又与福建行省的三魁比邻。由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这是块“飞地”,浙江行省鞭长莫及,福建行省没有义务管,所以此地的治安环境相当恶劣,是出产刁民的宝地之一。早在元朝时,这里就经常发生盗贼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杀人的事件。后来,一大批私盐贩子跑到这里占山为王,并与方国珍友好。方国珍投降朱元璋后,此处仍然是个盗贼的安乐窝。朱元璋政府羽翼未丰,对此地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刘伯温自从朱元璋的来信“重视”起来后,突然心血来潮,像中了魔一样研究起了谈洋。在作了大量研究和调查后,刘伯温给朱元璋写了封信。信中说,谈洋这个地方之所以是盗贼的天堂,就是因为那里的百姓也不是好鸟,他们照顾着盗贼,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盗贼。要彻底解决谈洋的治安问题,必须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

    巡检司是县衙底下的基层组织,职能相当于今天的武装检查站。其主要设置在关津、要冲之处。它的职能是盘查过往行人;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的商旅往来。

    朱元璋认为这个建议非常有建设性,于是就让大臣们讨论。胡惟庸马上恼羞成怒。

    胡惟庸虽然没有特务出身的杨宪那样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但自他进入中书省担任左丞后,他始终把精力放到工作上,他动员所有的官员都专注天下事,无论大事小情,必须要第一时间向他汇报。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希望能被朱元璋继续刮目相看,然后把他送到丞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