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954章 韩地的发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无柱子,无基石,必然倒塌……”

    王安石沉声回了一句。

    寇季满意的笑着道:“今天就学到这里了,回去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对你以后大有裨益。”

    王安石谢过了寇季教诲,收拾了东西离开了书房。

    寇季在王安石走后,自言自语道:“小子,那个乌托邦国的国相,就是你。那个将百姓弄的苦不堪言的政令,就是青苗法。”

    书房里只有一人,没人听到寇季的自语。

    寇季在王安石走后,在书房待了许久。

    然后回房睡下。

    次日,寇季在正堂里见了梁适。

    梁适是个中年人,年龄比寇季大了三岁。

    梁家乃是名门。

    梁适的父兄皆是大宋的状元,在民间有父子状元的美誉。

    史书上,梁适官至大宋宰相,父子三人被誉为‘忠孝三梁’,跟‘陈氏三杰’、文情三苏’齐名。

    其有八子,各个都是人杰。

    孙子更是一大堆。

    其中身居庙堂者,十之八九。

    在大宋闯出了一个‘满堂笏,梁半朝’的名声。

    别人家称半朝,那都是门生故旧堆积起来的。

    他家凭借的都是自己人。

    只不过,梁适仕途上有些坎坷。

    父子皆早亡,导致了他一而再而在三的结庐而居,错过了最佳的出仕时间,直到而立之年才准备参加科举。

    而寇季的出现,搅乱了历史,让他仕途上又出了岔子。

    他本应该早已考中进士,出仕为官的。

    可是因为文昌学馆的出现,让他暂时放弃了科考,进入到了文昌学馆读书。

    寇准留下了那一副字,离开汴京城的时候。

    他毅然决然的跟随着寇准,赶往了韩地,成为了寇准诸多追随者之一。

    寇季在了解了他家中详情以后,总觉得此人是寇准刻意招揽的。

    毕竟,他家学渊源,门风严谨,家中出来的子弟无一不是人杰。

    寇准招揽了他,就等于招揽了一门英才。

    有梁氏一门帮衬,寇准不仅能在韩地很快的立其文脉,还能快速的搭建起韩地的各级衙门。

    此事寇季准备到了韩地以后问一问。

    梁适见了寇季,恭恭敬敬的一礼,“臣梁适,参见老王爷……”

    梁适如今在韩王府担任长史,算是寇天赐的家臣,在寇季面前自称一声臣,也是应该的。

    只是老王爷三个字,听着有点刺耳。

    虽说在这个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年代,三十岁以上有资格称一声老字。

    但寇季还是不喜欢。

    他始终觉得,六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称老。

    但寇季不想计较。

    在梁适施礼过后,寇季微微抬抬手,“韩地如今一切如何?”

    梁适正色道:“回老王爷,如今韩地有六万户百姓,十三万户罪籍,有兵十七万,存粮两千三百万担,多是大米。

    寇公将韩地分为了一都两府八州三十二县。

    如今开平被定为一都,名为韩城,又叫韩都。

    两府分别是南北两府,南为临海府,北为归义府。

    其他八州三十二县,各有其名。”

    对于寇准重新划分韩地,并且重新给韩地各处命名,寇季完全能理解。

    寇季此举是在断高丽残余。

    只要寇氏在那一块地上统治的时间足够长。

    那一块地方的人就会逐渐的忘记以前的高丽各处的地名。

    等那一块地方的人熟悉了心的地名,学会了新的学问,说汉话,那高丽就算是彻底灭亡了。

    寇季假装一脸惊愕的道:“天赐只是一个王爵,不是一方国主,怎么能建都呢?还有,十七万兵马?哪里来的?六万户百姓,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我记得祖父和天赐去韩地的时候,不过带了不到一万三千人而已。

    从哪儿冒出的从哪儿冒出了二十多万人?

    罪籍的户数没变,不会是从大宋抢夺的吧?”

    寇季说到最后,脸上出现了惊恐。

    梁适见此,赶忙解释道:“辽地有狄青狄将军坐镇,谁敢从辽地抢人。寇公约束着韩地的兵马,韩地的人在没有准许的情况下,从没有越过鸭绿江。

    韩地建都,是官家允许的。

    官家暗中赐了王妃密旨,王妃到了韩地以后才宣之于众。

    正是因为有官家的旨意,寇公才敢建立韩都。

    至于韩地多出的百姓,有一部分是寇公和王爷过去的时候带过去的,还有一部分是王妃去的时候带过去的。

    剩下的都是投效的。”

    寇季假装不相信,质问道:“十几万人投效,开什么玩笑,我从没听说过周遭有那个地方有十几万人离开。”

    梁适迟疑了一下,哭笑不得的道:“不敢欺瞒老王爷,那些人都是在海上飘荡的遗民。有前隋的、有前唐的,他们祖上似乎是前隋和前唐的将士,所以一个个都有兵甲、武艺也不弱。

    王爷在海边巡视的时候,他们就冒了出来。

    王爷见他们一直飘荡在海上,居无定所,就收留了他们,将他们归为了民籍。

    并且免除了他们两年赋税,还给他们发了罪籍,供他们驱使。

    他们中间多残缺的男丁和独身的男丁,所以王爷还给他们放良了一些罪籍女子做妻子。

    由于他们一家一户人口太少,所以王爷就将他们两三户编为一户。

    他们在落户以后,王爷欣赏他们有武艺,就召了他们充当军卒。

    说实话,臣也没有想到,王爷随手下的一步闲棋,随后居然引起了大的反响。

    那些人落籍以后,见王爷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王爵,便呼朋唤友的出海,从海上带了不少飘荡在海上的遗民。

    臣更没想到,他们一带就是一年,足足从海上搜罗了近二十多万人。”

    寇季一脸骇然,“海上居然飘荡着二十多万人,以前我们怎么没发现?数量如此庞大的人在海上飘荡,不可能一点风声也没有吧。

    确认了那些人经常在海上飘荡了吗?”

    梁适郑重的道:“臣仔细观察过,他们一部分人应该是在海上漂荡过,可还有一部分人,应该常年在陆地上。”

    寇季眉头一挑,追问道:“你的意思是,其中有一部分人恐怕来历有问题?”

    梁适点头道:“臣觉得他们来历是一个谜。顺着海上查了许久,也没有查出什么。”

    寇季皱眉道:“二十万人,凭空冒出来的?”

    梁适沉吟着道:“臣觉得,有一部分应该是韦室以北的地方过来的,有一部分是从海上的海岛上而来。

    他们应该一直潜藏在海上和极北的地方。

    中间有所往来。

    臣翻阅高丽的遗书,发现里面存在着他们往来的痕迹。

    他们应该是前唐和前隋的遗民。”

    寇季思量着道:“那他们为何造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这个时候出来。”

    梁适沉声道:“寇公说,可能跟韦室外的北地越来越冷有关。”

    寇季沉吟着道:“你之前说过,他们有不俗实力,他们完全可以挑一块无主之地,占山为王。

    为何之前不显山不露水的?”

    梁适坦言道:“臣私底下派人问过他们,他们说,他们在等我汉室收复高丽。此前我大宋攻打高丽的时候,他们准备出一份力的。只是还没等到他们跟我们联系,我们就攻破了高丽。”

    寇季咬咬牙道:“罢了罢了,他们说的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我们就暂且信了他们的话。你回头回去以后,告诉天赐,只要他们将自己当成韩地的百姓,遵从韩地的律法,我们就既往不咎,接纳他们。

    当他们是我们的百姓。

    他们若是有异心,那就向狄青求援,让狄青率兵清理了他们。”

    梁适点头道:“寇公也是这么说的。寇公说,韩地如今缺人,所以他们只要是我汉家苗裔,我们就应该接纳他们。

    他们的出身,我们不问。

    三代以后,无论他们以前是什么身份,都会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韩地人。

    至于他们有没有异心,根本不用操心。

    寇公说,只要你还在大宋,就没人能在韩地掀起风浪,任何在韩地掀起风浪的人,都会被你派遣兵马杀的干干净净。

    所以王爷放心的将他们中间的青壮,全部招募为卒,分派到了各地守卫。”

    寇季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道:“祖父说的有理……只要韩地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会奏请官家,调遣狄青率领大军长驱直入。”

    梁适认真的点点头。

    寇季像是放下了什么心事,笑着问梁适,“韩地的耕种、货物的流通,还有新的学馆建立如何?”

    梁适听到这些,脸上流露出了笑容,“那些从海上而来的人,虽然底细不明,但一个个都是凶人,将韩地那些罪籍治的服服帖帖的。

    那些罪籍种地可勤快了。

    除了韩地原有的良田外,还开垦了近百万亩良田。

    今岁咱们去的晚,所以只种了一季豆子。

    王爷花钱从交趾购了两千多万担粮食,正在供养百姓。

    到了明年,只要不出现天灾,咱们必定丰收。

    咱们过去的时候带了不少管事,在各地衙门立起来的时候,管事们也带着人去各地立了粮行、布行等铺面。

    踏海而来的那些人,也开了一些铺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