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更新的一般是防bn章节,我已经尽量挑夜深人静的时候了,这时看的人少。一般防bn章节要至少半小时后才会修改为正确内容。
用电脑看的没问题,用手机pp看的自动订阅也没问题,只要没在我还没修改时点开章节就行。而一旦点开,错误的章节内容就下载了下来,进入到手机缓存了,这个时候我即便修改了手机客户端仍然是错误内容,始终不会改变。
这个时候只有重新下载这个章节,如果不行的话就只有删除本书下架,然后再重新加一次上架即可。
小众书看的人少,bn又猖獗,没办法,不这么做混不下去了,见谅。
本书起点,请支持正版阅读,谢谢。
1652年9月,贝岛龙虾港。
“陕北老农民”马万鹏再次乘船抵达了这个同样归于他治下的小型港口城市。这是他第一次抵达这个略显炎热的岛屿,原因是新华夏开拓队打算正式开这里的资源,他们之前甚至为此向黑水开拓队协调引进一批有热带生活经验的明人,准备对这个富饶的地区进行初级开。
贝岛龙虾港上原有数百名萨卡拉瓦人定居,不过在东岸人来后他们的人口数量便开始锐减大部分死于外来者带来的疾病,少部分死于与东岸人的土地纠纷。而在新华港殖民点日渐稳定的当下,开拓队政府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全岛其他区域,特别是一些极具经济价值的沿海地带,必须抢先拿下,以免将来被外国殖民者插足,那样问题就复杂化了。
贝岛龙虾港就是在这样一种思路下被纳入开议程的,而这个岛的资源无疑也是极为丰富的。从东南方察拉塔纳纳马岛上多是这种令人蛋疼的长串名字流向西北的桑比拉诺河这条河流源于中部高原地带在穿过察拉塔纳纳山脉蜿蜒而下后,一路汇集了大量的支流尤其是号称有水汽冷凝器之称的察拉塔纳纳山脉,它为桑比拉诺河贡献了相当丰沛的水量最终咆哮着冲入了莫桑比克海峡。
河流的流很快,水势凶猛,多急流、瀑布,没什么通航价值,但水力资源丰富这似乎是新华夏岛河流的主要特点,多水电资源沿途流经的区域在河水、雨水、大风的不断切割下,每年都要蚀去1厘米左右的土壤层,这些被侵蚀掉的土壤富含火山灰、云母、碱石灰,同时也有很多有机质最终被雨水及短促的溪流冲入桑比拉诺河,然后以万钧之势冲入大海,最终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肥沃的三角洲冲击平原。
桑比拉诺河的水势是如此之凶猛,以至于河口附近的海水都往后退了数公里之多这从那些远离6地两三公里的海水都带着泥土的颜色就看得出来。贝岛上的早期东岸殖民者们有理由感谢这条河流,因为正是它从6地上携带而下的大量营养物质,才在这条不大的海湾内吸引了数量巨大的鱼虾,其中尤以龙虾最著名,而这显然是贝岛东岸殖民者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龙虾港就正对着桑比拉诺河的入海口,马万鹏此刻站在码头上就能轻易瞭望到对岸的6地,那里分布着面积广阔的“明亮森林”在河流两岸甚至还有着大片的“幽暗”森林但却看不见任何一个村庄,连土人主要的交通工具独木舟都不见一艘,似乎预示着这里的渺无人烟。
“对岸将来也将是我们的土地,森林资源要好好保护,别让那些又蠢又笨的萨卡拉瓦人给破坏了。你们都上过农业局的夜校,知道森林资源被大面积破坏的严重后果,我也不多说了。”马万鹏说到这里,转身看了看身后远处郁郁葱葱的森林,用严肃的语气说道:“关于贝岛森林资源的开,我知道现在本土需求很大,但也不能滥砍滥伐,必须有节制。每天、每月的采伐量要严格控制,树苗的补种也要及时跟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必须严格执行。要知道,新华夏地区的干部考核可是和这些东西挂钩的,你们都给我长点心。”
明亮森林被破坏后,裸露在外的土地会被短草占据,但这些草显然无法阻止泥土在高温蒸下,通过淋溶作用变成砖红色的铁铝土。这些铁铝土在蒸作用下变得更加贫瘠,并在表面造成一种毫无肥力的硬壳砖红壤壳这在农业上来说是一种毫无作用的死土。
而在森林的保护下,树木的根系将水分输送到土壤深处储存起来,还能减少蒸、促进生物及化学作用,使得砖红壤处在幼年状态这种状态下含有不少的营养物质,精心呵护、有序工作之下完全可以种植粮食。但植被一旦消失,土壤中的铁铝盐含量就会增加,土壤迅贫碱化,后世马达加斯加的很多地区就是如此,当地人农业知识的贫乏以及对土壤拙劣的维护造成了极大的生态灾难,这一点东岸人不可不察。
跟随马万鹏巡视港口及近郊的官员对此也深以为然,新华夏岛的“文明人”是如此之少,以至于他们根本不用跟森林抢夺土地就可以活得很好。再加上国土资源法里对个人拥有土地上限的限制,森林法对森林采伐的规定,都使得龙虾港的定居者们对开本地的资源抱了一种谨慎的态度。
贝岛是一个火山岛,岛上到处被冷却的熔岩流或小山包分割成一块块的谷地,森林包围其间、河流环绕左右。大部分地带都依然保持着未经开的原始风貌,山坡上是“萨沃卡”地貌,谷地则是明亮森林,偶尔一些水源充沛的地方则是“幽暗”森林。那里充斥着虫鸣、鸟声和猿猴声,奇异的动物新华夏岛独有、繁茂的藤葛、像树一样高的羊齿植物岩石、激流、瀑布,交织成一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