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的幼女嫁给汝南的的傅公明,可谁知道那傅公明嫌弃唐衡宦官的身份,极力反对,不愿意迎娶。那唐衡思虑之下,转而又将此女转嫁给刚刚出生不久的荀彧。荀彧的父亲,为保家族,或者是想依靠唐衡的势力,解除灾祸,便替荀彧定了下来。
可是谁知道,这婚事刚刚定下数年,这唐衡就去世了,荀彧的父亲荀绲也是不久去世,风向瞬间转变,只留下荀彧一人尴尬无比。
荀彧毕竟乃是孝子,才学无双,通晓情理,为了不使唐氏女难堪,十数年来也是不曾说出悔婚之语,安然接受。
但是,荀家不同,当初荀彧的父亲答应这桩婚事之时,荀绲,荀家,乃至身不由己的荀彧,都成为当时的一些毛笔侠所讥讽的对象,荀家风评一时之间,不说一落千丈,十丈百丈还是有的。
与荀彧恬淡的性格不同的是,荀家的长辈有些人再荀彧父亲与中常侍唐衡死后,想要悔婚。
所以,成婚之事,被荀家以荀彧尚未行弱冠之礼拖延,一直拖延至今。
如今,荀彧刚刚行冠礼不久,唐家方便已经有人催促,毕竟那唐氏女比荀彧都要大上些许,再耽搁下去,就太不像话了。
但是,即使如此,荀家的一些长辈,依然不想让荀彧迎娶此女。
面对这样的情况,荀家只是淡淡的说出这样一段话:
“昔日,荀彧年幼,家父为彧许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日,诸叔伯再三劝阻,欲使荀彧毁约。彧且知,若彧婚约,则弃父母之命于不从,此为不孝;毁媒妁之言乃不顾,此为不礼;至唐氏声名于地而不惭,此为不仁;失荀家信用于士林,此为不智。”
“叔伯数人,再三逼迫,莫非是想陷荀彧于不孝不礼,不仁不智之境地?”
荀彧的这番言论,彻底的浇灭家中一些长辈的想法,令他等不能再说一二。
“此事已然定下?若如此,许煜当入府为文若贺!”
许煜看向面前的荀谌,面露笑意道。
荀谌闻言,先是给了许煜一个眼神,让他自己体会,然后又是慨然一叹,自嘲道:“舍弟文若面对如此情景尚能恬淡自若,随之而安。未曾想倒是在下着相了,徒惹仲明笑耳。”
许煜如何不知道荀谌所思虑的事情,不外乎荀家的名声,当年仅仅是订婚,就已经被那些毛笔侠骂的是狗血喷头,现在若是真的成了婚,荀家岂不是要被天下士族耻笑?
“友若兄其实不必挂怀,天下士林,庸庸碌碌者如大河之沙,过江之鲫,不可盛数;笔下留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者更是必必皆是!然历史长河,滚滚而来,吾等不过其中浪花一朵,庸碌不过百年,只求青史之上博得一席之地。些许外人,无题之讥讽,何故如此看重?”
许煜此时刚刚接受了原先这具身体的主人的记忆,心中感慨,故而有感而发。
许煜前世每每读及史书,短短的一句话,一个词语,可能就是一个人,乃是一群人,一代人的一生。
历史是浩瀚的,许煜更是横渡两千年,来到这个陌生的东汉,心中对于历史的敬畏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