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章 露馅儿了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着李复书与赵同这是第一次见面,也不会有许多话要说,只好先独自回去,找时间再与赵同坦白。

    李复书这几个月以来,对赵同是心心念念,梦寐以求,一心想着要把这样忧国忧民的经世大才请回去辅佐他。

    闻名不如见面,他此时见了赵同的面,自然要亲自讨教一番。

    李复书笑道:“我有一事请教赵刺史。”

    赵同忙道:“当不得‘请教’二字,殿下直说便是。”

    李复书道:“《晋书·刑法志》上说‘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赵刺史以为何意?”

    李复书之所以会这么问,还是因为卫亦君曾经与他讲过的那个小毛贼的故事。

    他一方面觉得官员执法应当紧守朝廷律法,另一方面又觉得赵同的做法比当前的律法更能教化百姓。

    所以他一直想与赵同讨论这个问题,想必赵同对这句话会有不同的见解。

    而此时的赵同心中却十分疑惑,不知李复书为何突然考起他的学问。

    他年少时家道中落,没有许多家财供他去私塾读书,后来更是为了生计,弃笔从戎,就更没有机会去专研经史了。

    他心中沉吟半晌,猜不出李复书的用意,只好老老实实的从字面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贼匪和偷盗者横行,扰乱社稷民安,应该严厉打击,以正风气,还百姓安宁。”

    李复书道:“既然如此,为何听说赵刺史对盗贼尤为宽待?”

    赵同大惊:“臣向来按照律法严格执行刑罚,从未敢徇私枉法。”

    他心中十分忐忑,难道李复书是对他判决的哪桩案子不满,特意来质问的?

    赵同的心里不由得打起鼓来。

    “哦?”

    李复书面露狐疑之色。

    赵同的回答中规中矩,平平无奇,虽说无甚错处,却也实在不像卫亦君口中那个爱民如子,特立独行之人。

    他想了想,又问:“赵刺史以为,当初柳尚书平定朔方之时所用的分而化之之法如何?”

    李复书记得,他对赵同最初的印象,是当初柳弗愠第一次上门拜访的时候,有意向他举荐“承州刺史赵同之女赵学尔”为太子妃。

    柳弗愠为了证明赵学尔适合做他的太子妃,曾经说过赵学尔对平定朔方之法另有见解。

    而赵学尔对南唐与朔方形势利弊的分析,恰巧与他不谋而合。

    他因为太后和康宁公主的原因,向来不喜聪慧善谋的女子。

    非但不愿意娶赵学尔为太子妃,更是先入为主地认为赵学尔所说的言论,都是从赵同那里听来的。

    所以从那时候起,赵同在他的眼中,就是一个有着长远眼光和独到政见的人。

    是以虽然赵同方才的回答李复书并不满意,但他还是想要再一次地确认,赵同究竟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李复书紧盯着赵同地眼睛,等待着他的回答。

    赵同被李复书看得发怵,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还是慌忙称赞道:“柳尚书经世之才,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

    “当真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李复书再次与赵同确认。

    赵同的答案不是他想要听到的,因为这个答案不但代表他一开始的想法是错的,还代表卫亦君骗了他。

    虽然他最开始是为了打探赵同的底细,才让卫亦君随行,但是他后来发现卫亦君不但赤胆忠心,还有勇有谋,确实不负“良才”之名。

    多亏有了卫亦君,他们此行朔方顺利许多,而在这几个月的朝夕相处之中,他们已经有了深厚的君臣情谊。

    相比赵同这个只见过一面的人,更让他难受的是卫亦君欺骗了他。

    面对李复书一再的询问,赵同十分犹豫。

    柳弗愠就是因为献上了平定朔方之法才被皇帝看中,更是凭借分而化之的策略平定了朔方,如今才能位列宰臣之位,位极人臣。

    如果说分而化之之法不是平定朔方最好的法子,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法子呢?

    赵同不知道李复书的追问是因为他真的答得不对,还是在故意误导他。

    他想了很久,还是没有想出更好的答案,只好道:

    “柳尚书因为献上分而化之之法得到陛下重用,更是凭借此法平定了朔方,因功得封宰臣之位,想来是没有更好的法子解决朔方的问题了。”

    赵同心想皇帝都看中的策略,李复书总不好说它的不是。

    至此,李复书终于确定,赵同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庸才,是卫亦君骗了他。

    他既伤心卫亦君骗了他,又心痛牵挂日久的大才变成了庸才,彻底没了与赵同谈话的兴致:“今日我也累了,你先下去吧。”

    李复书刚才对赵同有多热情,现在对他就有多冷淡。

    赵同不知道李复书为何会突然变脸,见他脸色不悦,不敢多留,只好告辞。

    赵同走后,李复书疲惫地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

    他之前对赵同的期待有多高,现在的失望就有多大。

    他不由得在想,为什么他之前会对赵同抱有如此大的期待呢?

    他甚至曾经想过,如果能够招揽到赵同,将来登基以后,他一定会封赵同为宰臣,辅佐他治理南唐江山。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想法呢?

    他想啊想,终于想到,虽然他最初知道赵同这个人,是因为柳弗愠,但他开始对赵同抱有期待的时候,却是在萦州。

    当时赵学尔的表现太过突出,他理所当然地以为赵学尔是因为有赵同的教导,才会如此聪慧善谋,胆略非凡。

    所以他便想着,赵同必定是位经世之才,才会把赵学尔教导得如此出色。

    从那时候起,他便想把赵同招揽到麾下。

    他每日想着法子说服赵学尔,想让赵同到他身边辅佐他,可赵学尔却总是推三阻四,怎么也不答应。

    于是他便觉得赵同不但有着非凡的才学,还为人低调,与世无争,更加想要把这样的人招揽到身边了。

    所以后来赵学尔向他举荐卫亦君,他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目的就是为了从卫亦君那里,打探到赵同的底细。

    而卫亦君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几个月以来,与他说了许多赵同的事迹。

    让他以为赵同不但是位与世无争的经世大才,更是位忧国忧民,体察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官。

    以至于让他这几个月以来对赵同肠牵肚挂,日思夜念。

    李复书终于理清了所有的思绪,发现他对赵同所有的认知,竟然都是基于他对赵学尔的了解和卫亦君的描述自己幻想出来的。

    所以说,当初对平定朔方之法有独到见解的人真的是赵学尔,而不是赵同。

    他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忽略了这个被他拒绝过的女子,而把心思和目光放在了一个与她有关的另一个人身上。

    但是,如果说他一开始对赵同的错误判断,是因为他先入为主不喜赵学尔导致的。

    那么后来卫亦君口中所说的那个忧国忧民、特立独行的人,又是谁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