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一章 改革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口气,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转而又想到:“后搬家的人家待遇这么好,先搬家的人难道没有异议?”

    赵学尔道:“陛下以为服劳役是多么轻省的事情?比起开荒种地来,只会更劳累,稍有余财的人家都不会愿意的。若真是官府不分个等级,一律按照贫困户去办,恐怕他们才会有异议。”

    李复书点了点头,觉得赵学尔说得有理。

    又想到赵学尔今日的提议,笑道:“所以你就是由此才想到要把全国各州县地方都划分个三六九等,然后再按照等级都实施不同的政策来治理?”

    赵学尔点了点头:“是。一个小小的苍怀县,若想安置好所有的百姓,都得因户施策。而南唐幅员辽阔,全国这么多州县,各地的区域环境和发展水平都不一样,自然更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用同一个政策来一刀切。”

    “所以我想,可以把全国州县划分为富裕、人多、人少且贫三类,每个类别实行不同的策略来治理地方。人少且贫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使人口多起来为目标;人多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使百姓富起来为目标;富裕的地区实行的政策要以教化百姓为目标。如此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必能使全国各地都能全面发展,最终让全国的百姓们都能衣食富足,脱贫致富。从此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威耀四海。”

    赵学尔的话实在说到李复书的心坎儿里去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自然希望南唐能够在自己手中繁荣昌盛,海晏河清,威名远扬,万国来贺,四海臣服。

    只是......

    “若要给全国这么多州县都分个一二三等,首先便得定个标准,什么样的州县算‘富裕’,什么样的算‘人多’,什么样的又算‘人少且贫’。而且分了类以后,又得给每个不同类别的地方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而且根据每个策略实施以后达到的效果,还得重新分类,并且又要重新制定不同的治理办法。光是这么想一想,我就觉得太过麻烦。”

    李复书自从当了皇帝以后,桌案上的奏折和陈条,就没有哪天清空过。

    此时赵学尔又提出这么复杂的治国策略,只叫李复书想想就头痛。

    赵学尔义正言辞地道:“治理国家哪里有容易的事情?而且陛下又不是一个人,身边还有那么多宰臣在旁辅佐。陛下只管把这些事情交给他们,谁还敢说一个‘难’字?”

    宰臣们当然不敢说“难”,毕竟后面等着做宰相的人多着呢。只要他们说做不到,后面立马就有不怕“难”的人能顶上来。

    李复书被赵学尔激昂的情绪感染,心中顿时豪情万丈,朗声道:“好!我这就去找宰相们商议。”

    “陛下且慢。”

    赵学尔把李复书拦了下来。

    李复书停下来,问道:“皇后还有事?”

    在李复书诧异的目光中,赵学尔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折呈给他。

    “若要地方得到发展,百姓得以治安,那么刺史和县令的人选便尤为重要。如今朝廷唯重京官而轻州县之选,许多刺史是由武官充任,或者是京官不称职被外放担任。边远之处,陛下本就难以顾及,若再用人不慎,百姓何以为安?”

    “请陛下亲自选拔刺史官员,并且提高对县令的考核标准,要求吏部选拔贤能之人做县令,治理一方。并且常派使臣巡察,巡视地方州县官吏政绩,安抚黎民百姓,举荐贤才,平反冤案,根据官员的功绩与过失来决定其官职的升降,而不是只以资历论高低。”

    前面那么复杂的治国策略李复书都采纳了,也不在乎多个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了,只是......

    李复书为难地道:“贤才本就难得,自然要优先供于紧要之职。若是一下子要换掉这么多地方官员,我也没有那么多人可换啊。”

    科举一年才开一次,每次也就能选出一百个进士,而且其中还有些人读成了书呆子,恐怕算不上赵学尔口中的“贤才”。

    若按照赵学尔说的,刺史和县令都需选拔贤能之人充任。

    如今全国的刺史和县令加起来少说也有上千个,就这么些人也不够分呀。

    赵学尔笑了笑,在李复书惊恐的目光中,又又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奏折呈给他。

    “不读经义不知忠孝。为了替陛下选拔贤能之臣辅佐身边,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凡官员勋爵的子孙补职事官和爵位的继承人继承爵位,需在国子监研习至少一本经义书籍和学习一门实务,考核通过后方可授官或者继承父祖爵位俸禄。”

    能到得了李复书案前的人,不是世家贵族出身,就是进士出身。

    世家贵族出来的子弟,一来贪图享乐,二来为求晋升速度,多半不愿意出京都。

    而科举选上来的进士,也得先补任京中要职,有多余的人才会外放。

    全国光刺史就有好几百个,县令更是上千个,这些进士根本不够分呀。

    赵学尔一口一个“贤才”,可一个贤才都难得,一千多个贤才哪里是说有就有的呢?

    对于平民百姓家庭,读书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分别提一下子培养出这么多贤才了。

    于是赵学尔便把主意打到了世家贵族的身上。

    世家贵族财富惊人,资源丰厚,只要他们愿意读书,什么样的老师请不到?什么样的书籍又买不到?

    只是科举考试的程序实在太过繁琐复杂,而且考试难度大,竞争力强,世家贵族子弟往往不愿意吃这份苦,便直接通过家中恩荫替补的机会做官。

    但恩荫替补基本上是没有门槛的,只要家中父祖的品级够高,做官便只是一句话和一纸文书的事情了。

    而这个替补之人,无论他是傻是呆还是文盲,都能做官。

    而赵学尔此时要做的,就是加大恩荫替补做官门路的门槛,倒逼世家贵族精心培养家中子弟,用他们的财富和资源为国家培养人才。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