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五章 马家船口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远,行不多久,栾挺就来到了码头,站在江岸,他翘着脚,向前打量着。

    江岸渡口,数十条渡船排列在那里,行人客商络绎不绝,船老大不断吆喝,有船只接连离开渡口,也有船不断返回,往来穿梭,川流不息。

    沈骥,正在其中一条渡船上面,脚踩着船帮,也回头张望着。

    兄弟俩终于目光对视,相对会心一笑,栾挺不动声色,悄悄比划了一个手势,便往另一条和沈骥相邻的船走去。

    这天的天气不错,艳阳高照,没有半点风丝,江上自然也是风平浪静,一眼望去,浩浩荡荡,宛若一条银龙,横亘在这片大地之上。

    松花江,这是华夏大地的七条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

    松花江历史悠久,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更是被誉为哈尔滨的母亲河,可以说,如果没有松花江,也就很可能不会有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兴起。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但运输和交通并不便利,过去哈尔滨一直靠着水运,后来中东铁路建成,哈尔滨就成了以铁运和水运并行的一个中转港,而且由于哈尔滨地处较远,虽没有沈阳那样的战略位置,却是一个条件更适合的大后方。

    因此,多年以来各地战争不断,又有各国列强虎视眈眈,哈尔滨也成为了沙俄和日本争抢的地盘,却从来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洗礼,又很少天灾,除了这松花江曾发过几次洪水之外,哈尔滨这地方,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块宝地了。

    渡船逐一离岸,船老大摇橹撑帆,一路号子,便如离弦之箭,直下江心,往松花江北岸而去。

    对面,便是马家船口。

    闲言少叙,大约也就是十几分钟的功夫,一批渡船靠岸,沈骥栾挺先后下船,栾挺看着师哥去的方向,故意在原地磨蹭了片刻,直到距离拉开几十米,这才压低帽檐,双手插兜,溜溜达达的跟在后面,往前走去。

    这马家船口,修的远没有松花江南岸码头规整,但来往的人也是三三两两,络绎不绝,沈骥并不知道飞刀传书那人是否已经到了,也不知他究竟会在哪里出现,只好就在码头附近转悠,一边看着那些运送货物的客商,还有过往的行脚之人。

    看了片刻,沈骥不由暗暗感叹,难怪人都往关外跑,和山东老家比起来,这哈尔滨虽说不上是什么富庶之地,却遍地都是能刨食的地儿,实在没什么干的,就来这码头出苦力,一样也混饱肚子。

    再往远处看,四面虽然荒野居多,但时至六月,这北方大地也显出了一片绿油油的生机,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庄稼地。

    他不禁又叹了口气,都说关东黑土地,那土地都肥的流油,种什么就长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老百姓只要有了粮食,就能活下去,就能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

    从怀中掏出临走时八岁红给他的一块怀表,沈骥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半,距离纸条上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

    但是,飞刀传书的人到底是谁呢?

    是曾叔庆,还是谢清秋?

    又或者是,这几天踢馆得罪的哪个门派势力?

    还是,另有其人?

    沈骥边走边想,正在出神,一个正在搬运货物的苦力工人,扛着一袋不知什么东西走了过来,他走的很费力,摇摇晃晃的,那麻袋也很大,看起来少说也有二百斤往上。

    刚好走到沈骥身边时,那工人身体一晃,似乎失去重心,站立不住,整个人连同肩膀上的麻袋,都往沈骥身上倒了下来。

    沈骥见状,忙侧身去接住麻袋,生怕砸到这人,同时脱口道:“你没事吧……”

    他本意是救人,但还不等一句话说完,那人忽然从麻袋下钻了出来,顿时,整个麻袋的分量都压在了沈骥的身上,与此同时,沈骥眼角余光看到,那人俯身之际,突然从鞋帮上抽出一把短刀,恶狠狠的奔着自己的胸前扎了过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