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你的参与,我的邀请对你永久有效。”我:“thanks very much”
在中方就餐区来了一位客人,一位久居L市的华人,是老北京人,点了两样点心,一样是名为“见风消”的油糕,另一样是豌豆黄,还有两道菜:红烧肉,盘龙茄子。
我们二十多个选手,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即使是带队的范志强也不过三十冒头,如果我不是有两辈子的记忆,又恰巧祖籍是北京,常常听父亲讲过去老北京的那些点心好吃食儿,我们全队真就没一个人晓得“见风消”是什么了。因为在六七十年代知道“见风消”的人,就不多了。
“见风消”是元明时期便很流行的小吃。其皮极薄如纸,馅内有桂花、玫瑰、果料、蜂蜜。炸制时油温须控制极好,才可炸成两层焦脆而又柔软的油皮,入口即化。
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点这两样点心的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先生。我就把我自己的一点想法和大家说了说:“这‘见风消’是样传统糕点,豌豆黄恐怕也不是咱们现在的惯常的这种做法,咱们还是派人去问个清楚的好。”
果不其然,我们派人去询问,通过电视我们听到老先生说着,他深藏脑海里的记忆:“小时候一听院门外,响起‘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的叫卖声,我就央着家里的长辈去买,那时的豌豆黄里的小枣儿可都是‘密云小枣’……”
“……可都是宫里传出来的豌豆黄的做法,那就是小枣是要去皮、核、杂质,打成枣泥或枣水,与豌豆粥合成一体,看起来色偏酱红,吃起来枣香绕口,不见枣形。”听老先生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都有数了,我做红烧肉和“见风消”,另一位做豌豆黄。
盘龙茄子就由范志强烹饪。我们都开始各司其职,忙活起来。不多时,我先做红烧肉,在红烧肉焖炖着的时间里,我开始制作“见风消”。红烧肉的香味四溢出来,无时无刻地挑逗着,人们的嗅觉,刺激着人们的味蕾,惹得众人的唾液分泌旺盛,越来越多,不住地往肚子里咽啊咽。
有人闭紧了嘴巴,不住地吞口水,唯恐一不留神,口水外流,徒添笑话。有的人则不停地看表,总嫌时间过得太慢,甚至怀疑这表针是不是粘在表盘上了,看看腕上的手表,“咔嚓咔嚓”走着……心里不住的嘀咕,“时间咋还不到啊,这红烧肉的香味实在是太香了……”
红烧肉在万众瞩目下,终于可以出锅了,盛盘、上菜,我做的红烧肉被众人分吃殆尽,肉汤也被瓜分干净,浇了面条吃。
评委们也很好奇,“我你方便讲一下嘛?如果是秘方,你可以不说的。”我:“没什么不可以讲的,我只是多加了点豆豉,一般酱肉味道都比较香浓,中国北方酱肉时使用黄酱,但豆豉比黄酱要更香。另外我去除肉里的脏、血污,是冷水下锅,煮了四五分钟……”
“啊?!原来是这样哦!没想到你会如此的开诚布公,现在很多人都藏私的,你为什么会这么做呐?”我连忙说道:“大自然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么多的食物,它这么慷慨,我们为什么要,又怎么能,怎么好意思藏私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