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闲言碎语,只当做耳边风。
日子过成什么样,是好是坏,自己自己心里才清楚。
他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有那个本事,不差那几块钱的学费。
他们家小姑娘也有那个学习能力,早点读书早点成材,那是极好的。
等到刘玫肚子里面的孩子呱呱坠地,又要忙着裁缝的事儿,又得带孩子,肯定得忙。
忙不过来,小姑娘难免感觉被忽视。
到时候心生怨怼,那就不好了。
莹莹小姑娘虽然舍不得爹娘,可想想三妮、四妮和五妮姐姐也都要读书,只能背着刘玫给自己做的小书包,像颗大太阳下晒了半天的小白菜似的蔫吧蔫吧的去了学校。
小姑娘的情绪,就像夏天的天气,说变就变。
进学校的时候还是蔫头耷脑的。等到了学校,受到了老师几次表扬,认识了几个新同学,蔫了的小白菜同学又被灌了水似的,水灵灵的活了过来。
因为刘玫的精心教导,莹莹小姑娘知识面比一般孩子高了不止一筹。
莹莹小姑娘的学业一直是顺风顺水,稳居年纪第一的宝座。
大家都喜欢和学习好的孩子玩儿,再加上莹莹小朋友年纪小,自然就成了班里的班宠,日子不要过得太开心。
天不亮就坐在家门口,盼着上学,天黑了才念念不舍的回家。
刘玫笑着打趣她,小姑娘还知道不好意思。
日子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着,变化的不仅仅是莹莹小姑娘,还有王家的存粮。
家里分出去了一半的人,也分出去了不少口粮。
家里只有王青山、刘玫和二妮工作,却有八个人张着嘴巴擎等着吃饭。
王青山储备好的存粮,熬到十月底的时候,已经只剩柜子底的那么一点了。
刘玫看着所剩不多的谷子(稻谷),欲言又止的看着王青山皱了皱眉头。
王青山走过来一看,也皱了皱眉头。
他伸手揉了揉刘玫的头,安抚道:“放心,你男人会想办法的!”
刘玫将信将疑的把柜子底给扫了,让二妮把最后的存粮拿去舂米。
臼头舂米是繁重的劳务。
以前一个四、五口人的普通农家,每月要舂米三、四臼。
每次舂米要背着用生铁做的碓头,加上碓身百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