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伊朗表象下复杂交叉利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试析中欧美俄各自战略和布

    在全人类经过了上世纪的“美苏争霸”和其后的“苏联失败,美国独大”的两种全球格局之后,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如今,全球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又再一次面临着一次重组的命运和机遇。这个机遇的导火索就是新世纪的各大国新的“逐鹿中东,马放伊朗”的计划。而如今,在历经了全球各大国的明争暗斗,伊拉克被美国拿下之后,这个全球利益重组的游戏,就自然到了这样一个公开的问题之处“伊朗”。在这里,我之所以不使用“伊朗核问题”这个词汇,因为那是一层帷幕,他围住的是“伊朗问题”,这个真实的本源。由于这个问题的复杂和有趣,对其中的一时三变,我相信很多网友很多时候都是犯迷糊的。在这里我们将尝试将其放在全球背景下,在各大国力量的争霸和平衡中来叙述。

    在看这篇文章前,我们先来看看布热津斯基的“世界棋论”,他把中欧美俄看成是主要棋手:

    布热津斯基认为可以把欧亚比喻成一个大“棋盘”,对世界领导权的争夺在欧亚大陆上自始至终进行着。欧亚大陆这个“棋盘”上争夺世界领导权的是几个实力不等的“棋手”。最重要的“棋手”在这个棋盘的西部、东部、中部和南部。棋盘的最西端和最东端都有人口稠密的地区,其相当拥挤的空间分属几个强国。美国的力量直接部署在欧亚大陆狭窄的西部边缘。在远东大陆有一个越来越强大、独立,并拥有众多人口的大国(指的是中国),将会成为以后最重要的一个棋手。对此,美国在其周边布了棋子——这个大国的精力充沛的对手局限在几个临近的岛屿上。这些岛屿(日本、菲律宾、台湾地区等等)和一个远东小半岛(朝鲜半岛)的一半给美国的力量提供了立脚点。

    在欧亚东、西两端之间有一个辽阔的中间地带(东欧地区)。这里人口密度低,政治上不稳定,组织上四分五裂。过去主导这一地带的是一个曾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提出挑战的强大对手(前苏联),把美国逐出欧亚大陆是它一度追求的目标。在广阔的欧亚中部高原以南有一个政治上混乱但能源丰富的地区(中东地区),它对于欧亚大陆西部和东部的国家,以及最南部地区那个人口众多、有意谋求地区霸权的国家(印度)来说,都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意义。

    这个巨大的、形状不规则的欧亚棋盘从里斯本一直延伸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为“棋赛”提供了舞台。美国可能成为赢家,条件是:棋盘的中间地带(东欧地区)能逐步并入扩大中的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势力范围:南部地区(中东地区)不被某一个国家单独主宰:东部国家(东亚地区)不联合起来将美国逐出其在欧亚的基地。但是,如果中间地带拒绝向西方靠拢,而成为非常自信的单一的实体,并控制了南部,或同东部的主要棋手结盟,那么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首要地位就将严重受损。如果东部两个主要棋手实现某种联合,美国地位也同样会受损。最后,如果美国的西部伙伴把美国从其西部周边地带立足点逐出,美国自然而然将被迫终止其在欧亚大陆棋局的角逐,尽管这可能也意味着欧亚大陆西端最终会被重新崛起的、占据中间地带的那个棋手所控制。

    以上的棋论非常精彩,也非常明显的表明了“各大国插手中东,逐鹿伊朗”的战略本源。以下接着文章。

    一,地缘战略和资源阐述:

    要论述战略,则自然离不开地缘——谁控制了中东,谁就赢得了新世纪全球战略上的主动权。而在伊拉克失去之后,伊朗自然成为了美国人掌控中东过程中的最大拦路虎也是最后一个堡垒。

    当我们把放大镜放在中东的地图上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全球最为繁杂的地缘和战略交汇之处:

    它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周围环绕黑海、地中海、里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等国际海域。沟通上述五海水域的有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曼德和霍尔木兹四大海峡,他们扼守住了当今国际经济命脉航道的咽喉。其中前两个海峡(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是地中海和黑海海上交通必经之地;而位于波斯湾东口的如当今伊朗控制的霍尔木兹海峡则既是盛产石油的波斯湾沿岸诸国唯一的出海口,又是中东石油向西方国家和世界各地输出的咽喉通道。在这个被称为中东的地区还拥有四大海湾——亚丁湾、波斯湾、阿曼湾、瓜达尔湾,连接地中海和红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结地带的苏伊士运河,则沟通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通。鉴于此,中东被称为“五海四峡四湾一河之地”,成为全球最为繁忙的地段之一。

    中国曾有五湖四海为天下之说,而这个“五海四峡”则控制着当今的这个天下,成为全球化时代制约着人类之邦的心脏。(看到瓜达尔湾,大家是不是想起了瓜达尔港?)这种适中、临海交汇的地理位置,数量庞大的丰富易采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这个地段成为沟通大西洋到印度洋、东方和西方的交通枢纽和咽喉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了各大国逐鹿争斗的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中东,谁就赢得了全球战略上的主动权。

    随着放大镜的观察,我们看到其中伊朗:

    伊朗作为中东北层三(上耳其、伊朗、阿富汁)之一,疆域广阔,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历来在伊斯兰世界具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世界界能源消费的不断增加,其对世界界的影响也与口剧增。伊朗的国上而积为164.5万平方公里,东与阿富汁、巴基斯坦相邻,西同土耳其、伊拉克交界,北和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接壤,南濒波斯湾、阿曼湾,与阿拉伯半忆诸国隔海相望。

    而后就是老话题,也是人类争夺得最繁忙的东西——资源:

    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达954.5亿吨,占全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9.7,其石油产量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6。中东地区己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48.4万亿立方米,占全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35%。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东的石油具有油层浅、运输方便、开采成本低的特点,一般在2美元1桶以下,最低的只有0.2-0.3美元1桶。

    其中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3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五位;己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作为伊朗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zhan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伊朗日产原油能力可达410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是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伊朗的石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欧佩克的石油政策,也对世

    界原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印度,日本,欧洲等新兴大国和联盟的兴起,在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实力急剧发展的时候,这些“石油出口龙头”打开还是关上,拧紧还是放松,由谁来开关,由谁来守护,自然引起了许多国家尤其是上述各大国的神经。(注意:虽然太阳能、核能等各种其他能源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在近阶段,这些能源都只能作为辅助能源)。

    这里我还非常赞同美国政治学教授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中的一个观点:

    按照博弈论,在全球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之间的冲突中,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将会走在一起,对抗现在最为强势的西方文明。我们顺着这个思维自然就会想到,伊朗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在如今伊拉克一去不复返的是候,他就成了美国人眼中的世界上最后一个最顽固不化的伊斯兰堡垒,攻破这个堡垒,那么瓦解和分化其他堡垒就容易多了。美国人的全球战略为世人所叹服,下手快,准,狠。

    二,伊朗核问题的真正起源:

    说起来伊朗问题中的主要争端的“核问题”的起源,并不是全球力量布局中的中或俄(前苏联)因素。伊朗对核技术的追求和开发,并非现在才有,在上世纪的50年代起,伊朗就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开始了对核计划的追求。。就伊朗核问题而言,伊朗核问题的产生与处于伊朗核问题中心的国家—美国不无关系。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战略和国家间关系的代表。当时因为对抗苏联在西亚和中东的需要,伊朗从事的任何事情的进行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进行帮助。而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更随着90年代苏联的消失,伊朗失去了其利用的性质,在此时则即使是合理的事情,那么也是有罪的。伊朗核问题主题就是属于这种关系的问题,只不过在这里我们得分两个时间段来解读:

    一个是:1945年到1979年,当时巴列维王朝控制的伊朗是在美国的“鼓励下干起了核活”,伊朗的核计划从1957年开始实施。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密切,核技术大部分从这些国家引进。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诺为伊朗建造8个核反应堆,伊朗核技术的最早来源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美国人从此打开了潘多拉盒子。

    另一个时间段就是:自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后以来,这时哈梅内伊和霍梅尼开始依靠俄罗斯的帮助。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与伊朗成了仇敌,随之,伊朗的核电站等核能计划陷于停滞状态。而后从1979年开始到1988年,基本上伊朗都在和伊拉克的冲突和在美国主导的制裁的争斗中忙不开身。。直到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开始经济重建,恢复和发展核能源。1991年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年初,伊俄签署俄罗斯为伊朗建造4座商业用轻水核反应堆的合同.随后,两国又签署俄罗斯将从1995年10月开始帮助伊朗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核电站以及俄为伊核电站运转提供核燃料等协议。

    果真是人生如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这两个时间段里面,美俄在伊朗的地位完全颠反。当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下,是不允许有人把自己踢得那么痛的,于是“伊朗核问题”这个词汇在便在1980年美伊断交之后第一次出现在国际社会中。

    三,伊朗问题中——从约隐约现到现在公开化的各大国因素

    1,美国的“意图和战略”

    上面已经大概叙述了一下美国人跟伊朗的前世恩仇。而美国人这些年来一直做的无非就是想达成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可以通过“和平演变的手段”重回伊朗巴列维的时代。但是这个“最高战略”显然没有成功,经过巴列维王朝的腐败和两伊战争后,伊朗人极度仇视美国人,伊朗反对派在新伊朗最初的那个十年根本就没有民众基础。进入90年代之后,伊朗开始引进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大国,通过平衡的手段削弱美国的各种影响。之后美国人对印度和日本施压,迫使印度放弃“印度-伊朗”的战略输油管道的建设(美国人的印度棋非常高,通过提供核援助等手段引诱,使得印度在制约中国的石油新战略上跑前跑后,又同时大大打压伊朗的生存空间),压迫日本放弃中标的伊朗“阿扎甘德油田”开采(这可是块肥肉,规模世界第二)。

    进入新世纪美国人不可能看不到,伊朗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欧洲俄罗斯及日、印,中国等亚洲大国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所谓“伊朗核问题”只是个突破口“或者说是个高级借口”,美国人最终目标是在伊朗建立亲美政权。现在美国控制了伊拉克,而伊朗不仅与伊拉克接壤,还是个什叶派穆斯林占个国人口90%的国家,伊拉克今后无论谁当政政,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亲伊朗对美国来说,不能控制伊朗,就难以真正控制伊拉克,甚至阿富汗,进而影响美国在整个中东的计划和行动保证能源供应稳定”。显然美国对中国和伊朗之间的武器交易不满意,最近又一次以我公司向伊朗提供技术为由,对我多家公司进行制裁。在美国人的战略视野中决定俄罗斯和中国战略空间的关键就是“中东一波斯湾一中亚这一‘动荡地带’”。抛开伊朗是中国中东石油资源资源的最后一个放心出海口不说,在地缘上如果美国实现对伊朗的战略性控制,那么在中国西部地区将失去一个天然的有效屏障。美国可以直接通过印度洋,从陆上经伊朗和阿富汗以及中亚的几个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构成直接的“边境威胁!!!”。这是大国之间最坏的地缘战略失败。而且,对美国而言,控制伊朗的好处还不至于此,还可以使得像日本印度之类新兴发展的大国更加听话,随时可以控制和削弱他们,正所谓一招打遍天下。

    当然在多国势力都进入了伊朗的情况下,美国人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了,现在基本上美国对伊朗采取“双轨政策”:萝卜大棒,一虚一实,玩得非常高明——既以制裁和军事打击的威胁施加压力,又通过政治外交的有限接触争取伊朗妥协;既保持单方面的强势压迫,又寻求包括欧盟在内的国际多边配合;既从外部以压促变,又指望伊朗国内的“民主运动”取得突破,实现伊朗“政权改造”。我们注意到,在“摆平”阿富汗和伊拉克政权后,驻扎在阿富汗、中亚、伊拉克和波斯湾的数十万美军,已从东西两面围住伊朗。美国此时恨不得一举拿下伊朗,让伊朗重新回到昔日巴列维亲美时代,扫除中东最后这一块“**轴心”而后快。

    2,俄罗斯的“复兴和选择”

    冷战期间,苏联一直把中东当作与美国对抗、角力的前沿。为此,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全面支持阿拉伯国家,在这里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绵延半个多世纪的中东纷争,基本上其背后都是美苏的影子。

    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解体和所谓“新俄罗斯,新思维”的存在,俄罗斯在中东的阵地丧失殆尽,几乎是全部拱手让给了北约和美国人。直到1994年希伯伦惨案发生,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局之际,俄罗斯人终于找到了一个返中东带来了契机。主导了第二次马德里中东和会,至此表明俄罗斯重返中东。1997年10月,时任俄罗斯外长的普里马科夫提出了中东和平与安全的12项原则建议。阿拉伯国家是欢迎俄罗斯进来的,因为美国在数次的“阿以战争”中都明显偏袒以色列,俄罗斯的进入有利于平衡中东地区的美国因素。而事实上,俄罗斯也是以这种角色重返中东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